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49章 第149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庆典之后,宫中诸事一直忙碌不断。

先是接连三日的中秋宴会,皇室与宗亲继续盛装出席。中秋当晚的家宴,一直卧床养病的太皇太后,或许是因为听说了萧劭下旨扩充后宫的消息,竟也恢复了些精神,倚在软榻上,与孙儿孙女们一起过了个节。

老祖母年岁已高,好些从前发生的事都记糊涂了,见到前来问安的六皇孙萧逸、七皇孙萧栾,也有些认不出了,只一直拉着萧劭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话:

“你肯抬举王家,是好事,但你母妃程家的姑娘,也得选一个进宫来。程卓在建业掌权那几年,得罪了家族里不少人,你可以从那些旁支里选,算是提携一下你外祖一族,也显得宽宏。程家毕竟是昔日的文官之首,不能不用。”

萧劭颌首,“孙儿知道。”

太皇太后看了眼另一侧低头为自己捶腿的令露,又道:“还有令露的婚事,也得抓紧了!皇室公主快二十了还不出嫁,会让人说闲话的。”

令露手中动作一顿,面颊微红,“皇祖母……”

太皇太后道:“祖母这是在帮你。你五哥事多,未必有时间考虑到你,你自己应该主动些,也算是替你五哥分忧。”

令露垂首敛眉,“是。”

萧劭抬眼看向令露,缓缓道:“你平日总跟华音待在长生殿,也不知忙些什么。心里有什么想法,其实大可直接来跟我说。”

令露咀嚼着皇兄的话和语气,心头不禁咯噔了一下,回想起上次萧华音故意带陆氏姐弟去见阿渺的事,顿觉不安,抬眼偷觑萧劭一瞬,却见他神色淡淡、与祖母说笑如常,看不出任何的不悦。

萧劭的纳妃,表面上说是选秀,实则名单早已由许相与中书省商议内定,再交予程宝华按惯例拟出一份名单呈递御前,依着礼制传下诏令、抵至各府,人很快就送进了宫。

此次入宫的嫔妃一共四人,分别出自中原与江北的王、程、崔、裴几家大族,再通过各世家之间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几乎跟执掌六部的主要官员都能攀上亲。

各家族为了博取新帝青眼,俱是绞尽脑汁挑选出族中最出色的女郎,期望能一举获宠、比未来的皇后更早一步地诞下皇长子。

安嬿婉入宫探望阿渺,头一件事,就是打听这些嫔妃的消息:

“我听人说,那个崔氏的淑媛,每日都是以牛乳沐浴,皮肤就像丝缎一样……可是真的?”

阿渺前几天去纯熙宫陪萧劭用膳的时候,隔着珠帘见过前来问安的两名妃子,努力回忆了一下,道:“我没看太清楚。”

嬿婉不信,“你练武的,眼力好,怎能看不清?不肯承认,那就表示我说的是真的了!”

阿渺赌咒发誓,“我是真没看清。我就只隔着帘子见过一次,而且我五哥好像也不知道她们会来,都没留她们一起用膳,问了几句话就让她们回去了。”

嬿婉垂眸不语,半晌,低声问道:“他……真没留她们?”

“真的。你也知道我皇兄有多忙,不是在大殿、就是在朱雀台,有时候还要出宫去中书省和外城营,常常好几天连寝宫都不回的,哪儿有时间跟人闲聊?”

阿渺微微俯身、歪着脑袋,由下往上地打量着嬿婉的神情,揶揄道:“这下……你总放心了吧?”

嬿婉回过神,瞪了阿渺一眼,“关我什么事!”

两人挽了胳膊,在庭院里逛了会儿,嬿婉突然又有些气馁起来:

“我娘昨天又问我,要不要回风闾城去。我这样一直留在洛阳,也不算回事……”

朝中一直有朝臣公开谏言,说安侯的世子身故,皇室理应通过其他的方式来继续与安侯的联姻之约,最好的选择,莫过于由萧劭迎娶安侯的独女。而风闾城出身的军将们,多少都了解嬿婉的女儿心思,也曾直接在主上的面前提过此事,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阿渺问:“那安侯的意思是什么?”

嬿婉道:“我爹以前是不愿意的。可现在我哥没了,我爹可能也有他的担忧,表面上虽然没明说,但我觉得他是挺想我进宫的……”

阿渺心中了然。

如今天下一统的局面渐渐成形,越往后走,手中军权越大的人、反而越容易陷入不利的境地。嬿婉若能入主中宫,对于风闾城而言,也是一种保障……

她纠结半晌,拉着嬿婉在池边的石凳上坐下,悄声说:“这话我现在说,可能是早了些。但我皇兄他……应该是在准备迎你入宫。”

嬿婉抬眼盯着阿渺,嘴唇蠕动,“你说真的?”

她坐直身来,捏着阿渺的手腕:“他亲口跟你说的?”

阿渺点了下头,又摇了摇头,“他是提过,但没说得特别肯定……”瞧着嬿婉眼中的期待骤然黯下,连忙补充道:“你先听我说完!”

她将萧劭与陆澂所谋划之事,简单说了下,分析道:

“周孝义跟你们风闾城之间的过节,你肯定也略知一二。眼下看起来,我五哥并不信任周孝义,将来必会更倚仗风闾城、也必会想办法让我们两家的关系更牢固。且他自己也跟我说过,要平息了北疆的争斗,才能迎娶你做皇后。所以我猜,他现在暂时不封后、不表态,只是不想打草惊蛇,让周孝义有了戒备。一旦北疆的局势稳定下来,就会正式迎娶你入宫的。”

嬿婉对于朝政之事的敏锐度远不及阿渺,但因为当初凉州援军故意拖延、间接导致安思远战死之事,倒也很清楚安氏跟凉州间的那些矛盾,沉下心思索一番,略有领悟,一时不禁既惊又喜。

“那这样重要的事,他怎么让陆澂那个叛臣去做啊?”

话出了口,又意识到自己失言,瞄了眼阿渺的神色,伸手挽住她的胳膊,“我的意思是,像陆澂那样出身显贵的人,在洛阳受了屈辱,如今有机会离开,会不会就……再不回来了?”

“那倒应该不会……”

阿渺垂眼盯着脚边的池水,“反正你知道五哥的打算就好,别乱担心了。还有,这件事涉及到军机政要,你得保证谁也不告诉,包括你爹娘。”

“我保证!”

嬿婉伸着手发誓,“我对军政之事根本就不感兴趣,只要知道他……”抿嘴垂眸,声音转低,“知道他有这种打算就好。”

阿渺睨了她一眼,笑而不语。

嬿婉心情大好,挽着阿渺想了会儿心事,轻声开口道:“我是说呢,怎么后来几次宴会,就再没见过陆澂,原来他是去凉州了啊……”

她清了下喉咙,偷觑了眼阿渺,“你说,他要是办成了你五哥的差事,你哥会不会对他另眼相看,甚至考虑把你许给他?”

阿渺默然片刻,转头望向嬿婉,动了动唇,缓缓问道:

“若是那样,你和风闾城的人,会高兴吗?”

换作从前,嬿婉必不愿回答这种问题,但今日阿渺冒着泄密的风险、传给她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心情如此美好的时候,不自觉地也想与人为善。

她认真地思索了一会儿,“高兴肯定谈不上,你要知道,在我们北疆,好多年大伙儿都认定了你是风闾城未来的女主人……现在倒不是说非要你为我哥守一辈子节,但陆澂的身份实在尴尬,当初若不是他夺了沂州,我们根本不必求凉州人,我哥也不会死,更别提他亲弟弟就是当初攻打建业的人!”

提到安思远,两个女孩都不禁有些伤感,彼此寂然了片刻。

“思远他……”

阿渺眉眼低垂,指甲抠着腰链上的铁蔷薇,“他其实,知道我跟陆澂……”

嬿婉抬眼,“什么?”

阿渺心头难受,不想再回忆安思远临终时的情形,扬起眼帘、看着嬿婉:“思远他,曾跟我说过你们的祖父、说过北疆的子民有多么渴望安宁与和平,所以才宁愿选择臣服中原,以换取大齐的庇护。我想,对于安侯、对于风闾城的将领而言,北疆的和平比任何事都更重要,对吗?”

嬿婉点了点头。

阿渺继续道:“那……那如果,陆澂能够解除凉州的威胁、平息北疆之乱,让风闾城成为真正的北疆之主,也间接地让你成为大齐的皇后,你们……会愿意试着接纳他吗?”

嬿婉睁着眼,定定望着阿渺。

半晌,张了下口、又旋即抿住,继而怔然道:“你就那么喜欢他?”

阿渺微微偏开头,“我不是喜欢他。我只是……觉得把思远的死归咎到他身上,有些太过牵强。照这样的说法,五哥后来在沂州处死的那些船商,也都该算成是我的罪过了……”

嬿婉不依不饶,“你别岔开话题!我只问你,就算我们大家最后依旧都不赞成你们在一起,你会选择放弃他、嫁别的男人吗?”

阿渺被问得这样直接,羞窘起来,“什么呀……”

嬿婉盯着她看了半天,语气笃定:“我看你就是真喜欢他!从前跟你讨论我哥,从没见你这么反应过……”叹了口气,一时心头滋味难辨,“算了,谁让咱俩是朋友呢?到最后,我也只盼着你能幸福。”

她倚着阿渺,想了想,出谋划策道:

“其实这事,你问我的看法、或者那些将领们的看法,都没有意义。最重要的,还得是你哥哥的态度。你以为,我们当初愿意让他娶周孝义的女儿啊?但他是主上,又总有办法让人接受他的决定……后来,咱们风闾城跟凉州人翻脸,尉迟将军他们几个整天都凶神恶煞的、像是随时要出门寻仇似的,还不是被你哥哥给压下去了?而且事后大伙儿也没什么怨言。所以你的事,只要你哥肯同意,别的人怎么想都无所谓,他肯定能有办法替你解决的。”

阿渺心中清楚,萧劭的态度定然是最重要的,但她也同样想要得到安嬿婉和安氏的支持。

在这一点上,倒竟是陆澂最了解她的想法……

阿渺靠着嬿婉,揶揄道:“要不你赶紧进宫吧!让我五哥以后什么都听你的。”

嬿婉又羞又乐,笑着掐了阿渺一下,“你瞎说什么呀?我又不是戏文里的那种祸国妖女!”

转念想起萧劭后宫中的那些莺莺燕燕,瞬间又有些黯然,叹道:“你说女孩子一旦喜欢了谁,是不是就变得一点儿骨气都没有了?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接受他有那么多嫔妃……”

阿渺想了想,摇了摇头,“也不是没骨气吧。就是可能……会更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他着想,明白他的不容易,会更愿意妥协一些……”

嬿婉琢磨了会儿,斜眼瞅着阿渺,“你现在,怎么这么懂了?”推她起身,“你老实交代,你跟陆澂在那海岛上都做了什么,让你又是心疼他、又是为他妥协的?”

“什么呀?”

“你快说!”

两人扯着衣袖笑闹起来,一时脆声盈盈、铃铃不绝,回荡池畔。

按照之前萧劭的安排,董氏的族人这几日也搬至了洛阳,安顿好之后,便一早跟随高序前来觐见、接了小舟出宫。

阿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有些难过,抱着孩子亲了又亲,又把他平时所用的被褥玩具等物,都一一包好装箱,送去董家。

拿起那个画着“行舟图”的陶碗,阿渺摩挲着许久,想起当初与陆澂在岛上执笔描画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清晰的宛如刚刚发生。

她伸出指尖,触了触船上的两个小人,又慢慢移向前方陆地上的“铁匠铺”,抚了抚屋顶被自己涂得一片狼藉的“烟火”,情不自禁地抿起了嘴角……

思虑良久,阿渺决定去纯熙殿拜见萧劭,主动提一下凉州的事。

此时萧劭刚下朝归来,身后跟着手捧文书卷宗的内侍们,自己正向随行的承旨官低声交代着什么,抬眼见到阿渺,微微讶然,眼中漾出欣色。

“阿渺?”

两人的寝宫隔得不远,且又有水路连通,但阿渺自归宫以来,还是第一次不奉诏、主动来见萧劭。

阿渺扫了眼跟在萧劭身后的人群,一时不知怎么开口。

那晚偷听了五哥跟陆澂的谈话之后,她好几次都想向萧劭询问细节,但又怕显得过于主动,倒是萧劭自己跟她随口提了一句,说陆澂已经出京去了凉州……

眼下她斟酌再三,想着嬿婉那边表明了态度、而哥哥也有意顺了她的心意,那索性她也就不再遮掩了。大不了,就说自己想为国分忧,也想去凉州帮忙好了……

她跟着萧劭走进内殿,轻声问道:

“五哥,我能请旨出宫吗?”

“出宫?去哪里?”

阿渺脸色微红,期期艾艾,凉州两个字逸到了嘴边,可抬眼对上萧劭的视线,又潜意识地觉得他不会高兴听到那样的请求……

“我……我想回一趟天穆山。”

阿渺清了下喉咙,决定曲线救国:“一是看看师父和师姐他们,二则上次中秋家宴,我见小七郎的状态还是不大好,刚好听石济说,他师父映月先生现在正在天穆山作客,我也想带七弟去让他瞧瞧。”

十一岁的萧栾如今被封了晋王,有了自己的府邸,性情却还像在建业那样胆小怕生,夜里时常梦魇,进了宫也几乎不怎么说话。按照石济的分析,萧栾的痼疾更多在心理上,反倒更加难治。

萧劭盯着阿渺,半晌,笑了笑,“好。”

“哥哥是答应了吗?”

阿渺没想到他答应得这么干脆,禁不住眼露惊喜。

萧劭眉目微垂,语气温和:“嗯。刚好我最近也要去沂州,正好与你同行。”

同行?

阿渺睁大了眼,“哥哥也要去?”

萧劭牵唇,“怎么,我去不得?”

“不是……”

阿渺想着自己原本的打算,有种鱼儿撞进了渔网的懊恼,解释道:“我是以为……哥哥那么多政务要忙着处理,而且……还有那些新入宫的嫔妃们,哥哥不用陪她们吗?”

萧劭垂了垂眸,“她们不需要我陪。再说,我去沂州,也是正事。”

他去沂州,确实也为公事。

昔日沿袭而下的治国方式,已然陈旧而腐朽,朝中三省六部的官员大多出身世家,行事保守、顾忌太多,说真话和办实事的人都太少。作为有鼎故革新之意的一国之君,他急切地需要推行新政,吸纳那些才华兼备、却苦于背后没有家族支撑的平民士子。

而开启新政推行的地方,没有比他曾经治理过封邑、亲自广办过乡学的沂州和绛夏更为合适。

洛阳距离沂州,并不算太远。

行程既定,萧劭的御驾,偕同长公主萧令薇、晋王萧栾,由洛阳出发东行,先行官道,再从泰安转乘水路,五日后,便抵达了天穆山脚下。

此时已入深秋,正是天穆山枫叶最为如火如荼的时节,高序率领着禁卫,引领着萧劭等人沿路而上,入目之处,只见漫山红叶,壮美异常。

萧栾年少体弱,又常年养在官邸之中,爬起山来很快就有些气力不接。高序请示了一下萧劭的意思,上前蹲下身,让萧栾趴到自己背上,将孩子驮了起来。

阿渺跟着萧劭走在后面,抬眼望向高序背上的七弟,不由得想起往事,笑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