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7章 第027章:博大精深学无止境(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古代普通的私塾先生上课,只要摇头晃脑的把课文读完了,让一家人自己读自己背就行了,讲解不讲解的全看自己的心情,讲多讲少的更是随心所欲。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可刘若愚却要在这里自言自语,并且还是一遍又一遍的自言自语,自己给自己带古文翻译的,一遍又一遍的自言自语!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刚刚开始的时候,张皇后是来陪读的,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古文观止、四书集注······她也听得津津有味的,甚至有时候还插句嘴问一下,这倒是解决了刘若愚空门以对的一些尴尬。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可张皇后也很忙啊,母仪天下的他也不能天天来陪读呀,随着张皇后逐渐缺课缺席,时间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最后就直接不来,成了偶尔来检查一下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而随着张皇后的离开,刘若愚才真正发现了蹊跷,知道了这婴儿学生的厉害!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朱慈炅重新学习认真研读,有时候问的刘若愚都一愣一愣的,他这教学教的连自己都被时不时的醍醐灌顶一下,真是新奇又惊喜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乐殊贵贱,礼别尊卑,具体怎么表现呢?”这可是个大题目,几十万字的论文都讲不明白!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但是这些东西我们已经种植了几千年了,已经不够老百姓吃的了,我们就不能发展别的食物,种植更好更多的其他粮食吗?庄子山木曰与时俱化嘛!”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为了这问题,刘若愚还不得不搬出了徐光启的著作,可他只是一知半解,对那传说中的甘薯只闻其名未见其实。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于是,在朱慈炅的哭闹下,张皇后派人去上海看望徐光启老先生(因为魏忠贤的原因,这老爷子去年就会老家了,听说是闭门谢客只为农政),并以个人的身份资助奖励其,在农业方面的努力跟贡献。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欧阳修归田录中,康肃笑而遣之的遣字,是给些钱送走的意思呢,还是单纯的驱赶打发的意思,是善意还是恶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这可就有些厉害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含义隽永,这玩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不管高下对错,这见人之未见,想人之未想,终归是技高一筹,令人肃然起敬啊。常言道做学问,其实做的就是这个,琢磨研究推敲的就是这些深藏不露的玩意。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三国志吕蒙传中,功在孙权吕蒙,置鲁肃何地?!鲁肃在,孙策孙权日渐兴旺,策死、瑜死,江东兴旺依然,为何肃死后江东连连失着,杀关羽杀刘备明胜暗输,自毁长城唇亡齿寒处处失机,为什么?无他,鲁肃耳!故,可否还子敬公正——肃乃江东之真基石也······”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我——我擦!!”刘若愚直接无语了,这是个一岁的小孩吗?这他马的比我都见微知著了,这简直就是个妖孽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可刘若愚这念头刚刚产生,朱慈炅那里又来了“昔仲尼师项橐(就是孔子曾拜一个7岁小孩为师),十岁甘罗十座城,世上可有真神童否?”那意思就是说你看我是千年不遇的神童不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有!”刘若愚回答的很肯定,然后话锋一转道“可两岁以下的没有。”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是没有,是他们不敢写,写了也没人信而已,你说对吗?”朱慈炅一句反问,顶十句解释。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朱慈炅虽然这么问,其实是在自证。可惜他装逼装早了,凡事莫装逼装逼遭雷劈,一劈就劈到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