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宋楚泓之战(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他正琢磨着,却见公子目夷的人来了。使臣对他毕恭毕敬,一口一个主公的叫,并说:“主公,丞相派我来,是专门接主公您回去的。”

宋襄公说:“别蒙我了。他抢了君位,还请我这个旧国君回去干什么?”

使臣说:“主公,丞相是为了救您才那么做的。他派我来,就是请您回去继续做国君。”

使臣说得言真意切,宋襄公满面羞惭,但是国君的位子还是不能不要。宋襄公说了几句感谢的话,便跟着使臣进了睢阳。

宋襄公重新登上君位后,一心想挽回面子。楚国惹不起,他决定拿郑国出气。因为郑文公推举楚成王做盟主这件事情,他一想起来就生气。

但是,要打仗,他凭什么打呢?宋襄公想来想去,最终想起鲁僖公对楚成王说的那些话:做盟主靠的是仁义。对,就是仁义。鲁僖公提到仁义,楚成王就把他放了。这说明仁义确实是有威力的。宋襄公有了主意。他叫人做了一面大旗,上面大书“仁义”二字。他准备扛着这面“仁义大旗”去打天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不顾群臣反对,带着丞相子鱼、大司马公孙固去打郑国了。郑国马上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派成得臣和斗勃带兵直接进攻宋国,以解郑国之围。宋襄公急忙从郑国撤兵,回去应对楚国。

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相遇,楚军在南,宋军在北,隔河相望,形成对峙。

公孙固瞭望楚国阵营后,对宋襄公说:“楚国兵马比我们多。主公,这仗还是讲和吧。”

宋襄公瞪着眼睛问:“怎么个和法?”

公孙固说:“楚国只为救郑,现在咱们不打郑国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打咱们呢?我看,还是和了吧。”

宋襄公指着军中那面迎风飘扬的“仁义大旗”说:“楚国兵力虽多,但是仁义不足;咱们兵力不多,但仁义有余。仁义的威力远胜于兵力。怕他做甚?”

在宋襄公的眼中,那面“仁义大旗”就像是一种能够降妖伏魔的法宝,他坚信,仁义必胜。公孙固见宋襄公执意要打,只好去布置兵马准备作战。

这时候,楚军开始渡河。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国人开始渡河了,咱们趁此机会出击,可以占尽先机。”

宋襄公看一眼自己那面仁义大旗,说:“咱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不讲公平呢?等他们渡过河再打吧。”

公孙固惊的嘴巴合不拢,他简直不敢相信,大战在即,宋襄公居然会这么想。此时,楚军陆陆续续的上了岸,正在乱哄哄的列队。子鱼赶忙对宋襄公说:“主公,敌军已经过了河。趁他们还没有排好队伍,咱们赶紧进攻吧。”

宋襄公撇一眼子鱼,那意思是说,你简直不懂什么事仁义。子鱼急不可耐,还想再劝。宋襄公说:“再等等,等他们列队完了我们再打。”

子鱼气的直翻白眼,但却无奈。

楚队排好了阵势,然后一通战鼓,铺天盖地的掩杀过来。宋队立刻被冲的七零八落。公孙固、子鱼、公子荡三人紧紧护卫在宋襄公左右,随着乱兵且战且退。楚军见到宋襄公那辆顶着麾盖的战车便放箭,宋襄公舞着手中的青铜剑,只顾自救。

宋国将领公子荡断后,他奋勇当先,多处负伤,仍然拼死抵挡。不多时,宋襄公也负了伤。他大叫着,令骖乘打马快跑。就在这时,一支冷箭飞来,正中宋襄公的大腿。他大叫一声,俯下身子。他的骖乘拼命打马,不顾一切的冲出了战场。宋襄公的卫护,即所谓“门官”被远远的甩在后面。这些“门官”倒挺勇猛,他们拼死阻挡楚军,结果全部战死。宋襄公的那面“仁义大旗”早就倒在地上,被楚国兵马践踏于脚下。

子鱼陪着宋襄公一路逃命,他看到宋襄公那副痛苦的样子,责备说:“你说的仁义之战就是这么打的吗?”

宋襄公龇牙咧嘴的说了句挺有名的话。《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是这样记载的:

宋襄公曰:“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他的意思是,对于受伤的人,不要再次杀伤。对于“二毛”,也就是头发有了黑白二色的年长之人,不要抓。

子鱼没好气的说:“如果对受伤的人不杀,还不如不伤他们。如果看到须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还不如让他们把我们抓去当俘虏算了。”

两人斗了几句嘴,败兵渐渐聚拢。公孙固把军队整顿一下,人马折损大半。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就此狼狈而归。

泓水一战,宋襄公负伤比较严重,除了大腿上的箭伤,还有身上的几处刀伤。他回到睢阳就卧床不了。

太子来探望他的时候,他说:“你记住,楚国是我们的仇人,别跟他们来往。晋国的公子重耳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将来回了国,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你应该跟重耳这样人打交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