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7章 第 77 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给大臣住在京郊的房子最快也得夏天的时候才可能建成,甚至可能更晚一点。

大臣们知道后对四爷感恩戴德,年纪大一点的臣子简直喜极而泣了。

他们大冬天半夜爬起来从京城跑到圆明园上朝多不容易,冻得要死,也困得要死。

如今四爷居然让九阿哥在京郊建一排房子租给他们,租金哪怕高一点,九阿哥也不至于让人租不下去。

这个租金比城内客栈会高一点,不过有侍卫巡逻,十分安全,重臣们当官久了,也不至于手里一点钱都没有,这点租金还是给得起的。

重要的是他们以后终于不用大半夜冷得要命,夏天的时候也不必在路上热得要中暑。

从这个租住的房子坐马车过去园子只需要最多两刻钟,这比以前一个时辰简直方便太多了!

耿奕知道的时候京郊那边已经开始动工了,还觉得九阿哥的脑瓜子特别好用。

她今儿跟熹妃一起到齐妃这边的杏花春馆来赏花,弘历高兴坏了,看见一只蝴蝶飞过,正迈着小短腿追着跑,奶娘和宫女也在身后跟着,生怕他摔了。

弘昼对蝴蝶兴趣缺缺,抬头看着或盛开或是含苞待放的杏花,还伸手指了指跟耿奕道:“额娘,花。”

耿奕就笑道:“对,这是杏花,能吃。”

听说能吃,弘昼扬起小脸看了一会,似乎怀疑怎么能吃?

齐妃一听就笑道:“之前听说能吃,我还挺惊讶的。”

耿奕就解释道:“不但能吃,还能擦脸来着。”

就是杏花刚开那么美,她们就辣手摧花是不是不太好?

哪知道齐妃二话不说就伸手去宅了几朵杏花下来,回头看两人没动手还奇怪道:“不是说摘杏花做菜还是擦脸的,要多少?”

当然不能只让齐妃一个动手,身边跟着的宫人都一起动手摘了起来。

耿奕连忙道:“别只在一棵树上摘,分开来,每一棵树摘一点就好,盛开的杏花别都摘。”

不然树上开着的杏花都给摘走了,不就光秃秃的吗?

远远瞧着,别的树上还盛开着,就中间连着那几棵树秃了,那就太难看了一点。

齐妃笑了:“还是你想得周到,回头皇上要是来赏花……”

看着光秃秃的几棵树,不知道四爷看了怎么想,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脸色。

宫人得令后就分散开去摘杏花,耿奕也没让人摘太多,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她们就几个人也用不了多少。

齐妃却道:“难得来一趟,多摘点回去试着做一做,不是还说能擦脸吗?”

她听着就挺期待的,毕竟雪玉膏就那么好,难不成这个杏花做的更好吗?

耿奕就道:“若是脸上长了痤疮,杏花泡在清水里一周,捞走杏花,用浸泡过的清水来洗,早晚一次,很快就能好起来。”

“杏花晒干后磨成粉加入雪玉膏里面,再擦在脸上,皱纹和斑纹都能少上许多。若是每天都擦,皱纹就没那么快起来。”

熹妃听得心动,齐妃更是如此,哪个女子不想一直保持青春美貌,肤如白雪还没有一根皱纹?

她们记下来,打算回头让宫女收集杏花后清洗一遍,泡上后每天洗脸,再磨成粉放进雪玉膏里每天抹上脸!

耿奕没注意到两人的神色,伸手摸了摸杏树的树干。

这杏树确实是个好东西,杏花、杏子和杏仁都是常用的中药,味道略苦却没毒,对肺气肿、老年哮喘,甚至铁打损伤都有效。

当初三国的名医董奉就极为喜欢杏树,救治贫苦的病人不收一文钱,只让他们种上杏树。

病得轻就种一株,病得重痊愈后就种两三株,不知不觉就有十万多株的杏林。

所以后人会称呼医者为杏林,就是来自这个缘故。

耿奕让厨房做了杏花粥,又泡了几坛子杏花酒。

因为杏花有些苦,她还添了不少糖进去。

也不必很久,一周之后这杏花酒就能喝了。

宫女们把一大片杏花林都摘了个遍,哪怕就每棵树摘一点,积累下来的数量也相当惊人。

齐妃和熹妃带走一部分,用来磨粉擦脸和洗脸,余下都给了耿奕。

耿奕就让宫人洗干净杏花后一半磨成粉备用,一半晒干后喝茶的时候放一点进去,也带着很淡的杏花香气。

她看着晒干后的杏花太多,就给各处都送了一些。

不过杏花哪怕加上糖,只放一点点,依旧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苦涩。

齐妃和熹妃都不是很喜欢,皇后也是这样,倒是懋嫔很喜欢,每天都要泡上一壶。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颇有些静修的关系,懋嫔很是吃得苦中苦的样子。

耿奕很想劝懋嫔,虽说杏花是个好东西,也不必上赶着吃苦。

懋嫔可能看出她的想法来,就微微笑道:“也不知道为何,旁人喝着苦,我喝着却颇为舒服,也没感觉到苦来。”

耿奕听得有些意外,不过杏仁这个有些人喜欢,有些人就吃不下去,也是因人而异。

见懋嫔喜欢,就让胡嬷嬷多包了一些已经晒干的杏花送给她。

耿奕只让懋嫔要是喝完了,可以让宫女去园子摘花洗净后晒干,直接放进茶里泡也行,磨成粉再泡也可以。

也能让厨房做杏花粥,都是不错的。

懋嫔道谢后,带着晒干的杏花回去了。

熹妃倒是十分意外懋嫔会喜欢这个苦味,很快就抛诸脑后了。

因着西洋人得知新皇登基,特意送了不少礼物过来。

一路好几辆马车运送到圆明园来,摆在空地上,熹妃十分感兴趣,就来找耿奕一块儿去看看。

除了常见的钟表、座钟之类的,还有不少小东西。

比如音乐盒,打开后拧了发条,就会有音乐响起,然后两个小人面对面跳舞,还时远时近,看得熹妃目不转睛。

耿奕就发现桌上有一台显微镜,十分意外。

她弯腰凑近镜子看了一眼,里头没放东西,就把指尖放了过去看了看。

许久没见这个,耿奕还挺稀罕的。

这时候西洋已经有显微镜了,在微生物方面估计有所造诣。

就是这东西居然送这边来给四爷把玩,难道不是该送太医院去吗?

不过太医院的御医未必会用这个,也可能有些颠覆了他们的医学体系。

见耿奕好奇,熹妃也凑过来闭上一只眼看镜片。

耿奕挥挥手,让人摘了一片叶子塞到底下,熹妃忽然见有东西吓了一跳。

仔细一看,她就好奇了:“叶子上竟然有如此多的脉络,这个小镜子能清晰可见。”

耿奕顺手调高了倍数,熹妃再凑近看,发现叶子又变了。

她满脸困惑道:“姐姐,这一团团绿色的是什么?”

耿奕想说这是叶绿素,又怕熹妃继续问,只得道:“叶子为何是绿色的,正因为有这个东西。这个镜子能放大,看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熹妃抬头笑道:“姐姐知道得真多,那这个是能看见脸上的瑕疵吗?”

耿奕一愣,妹妹你这是打算把放大镜用在自己脸上,会不会太虐了啊?

估计看见的就是自己脸上巨大的毛孔,岂不是要吓晕过去?

她赶紧道:“这东西看看别的还好,这脸放大了,瞧着还挺吓人的。”

熹妃就随口一说,听见后更疑惑了:“姐姐这么说,是看过吗?”

她这还挺敏锐的,耿奕只能含糊道:“不知道在哪里看见过谁的记录,反正没那么好看。”

既然耿奕说不好看,熹妃也没坚持,让人摘了地上的草和树上的花,凑到显微镜看了又看,时不时露出惊讶的神色来。

四爷进来一看就笑道:“你们倒是机灵,已经会用这个了。”

熹妃连忙道:“我可不会用,不过耿姐姐会。”

耿奕连忙对四爷露出一副“我很厉害对吧”的骄傲小表情来,把四爷逗笑了:“确实厉害,这东西皇阿玛也有一个,十分宝贝,却没这个来得精细。”

西洋在这上面不断改进,这东西就做得越发精巧了。

耿奕不经意问道:“皇上,这东西能看到肉眼见不着的东西。我以前曾听一个老大夫说过,有些人受伤后哪怕用药了,伤口会突然腐烂,似是沾了什么看不见的玩意儿,这个东西是不是能看出来?”

“若是太医能用这个发现那些玩意儿,接而抹杀掉,不就能救更多的人了?”

四爷想想觉得也在理,不过只有这么一件,他有点舍不得送太医院,索性吩咐苏培盛道:“让九弟看看西洋那边还有没这个,多买几个回来。”

他要让人直接采买,西洋人不出高价宰一笔才怪。

但是九阿哥出马,那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懂行情,还很会杀价啊!

耿奕想想九阿哥一去,必定能把价格打到最低,多买几个显微镜是可以的!

九阿哥一接到消息就赶去西洋舶来品店那边,问了显微镜的事,管家跟他不是第一次做买卖了,而且这位爷不缺钱还喜欢买,自然给了个公道的价格。

管事搓着手道:“就是这个得从外边送过来,可能要等上几个月的功夫。”

几个月后黄花菜都要凉了,九阿哥不耐烦道:“我就不信你们这里一件都没有,这里没,卖出去的那些再收回来也是可以的。”

很多人买显微镜也不知道怎么用,就放在家里当个摆件。

西洋舶来品店完全可以用别的东西上门换回显微镜来,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了。

管事不是很愿意,不过看九阿哥很想立刻买到,不然就不买的样子,就谈了谈价钱。

九阿哥就不耐烦道:“我不缺钱,哪次还给你们赊账来着?一次都没有,你们还拖拖拉拉跟我说好价钱才有货,谁知道有多少货,别是谈完就给我带一两件来,那就没意思了。”

一两件不够,管事心里就活络了,连连答应,转头就忍痛用别的舶来品换回了显微镜,足足有五件,这诚意是足足的。

然后九阿哥就开始杀价了,倒也没让管事真的亏很多,就是赚得少了点。

但是管事能怎么办,显微镜都换回来了,那些感兴趣的客户不可能再要回去,其他很多对这个不感兴趣的,压根就卖不上价钱。

他只能捏着鼻子把显微镜都卖给九阿哥,后者就兴冲冲送去给四爷了。

四爷看着整整五座显微镜,颇为满意,转头就送去太医院让御医们试着用。

除了这些,九阿哥还带来了一箱子酒:“这是西洋那边的葡萄酒,说是要做许久,漂洋过海送来,价钱并不便宜。”

当然,他买了那么多显微镜,管事能不送点添头吗?

九阿哥一眼就看中店里的葡萄酒,管事十万分不乐意,最后也只能半卖半送。

四爷的粘杆处还在呢,哪里不知道九阿哥说不便宜,这玩意儿就是买一送一。

不过他也没拆穿就是了,葡萄酒开封后确实有一股浓郁的果香,喝着有点酸涩,回味却十分特别,就挺喜欢的。

见四爷喜欢,九阿哥琢磨着四处去求购,应该能多弄点葡萄酒来。

四爷晚上的时候还让人带上一瓶,跟耿奕分享了。

耿奕喝了一口就有些惊讶,居然是葡萄酒吗?

这时候发酵的工艺一般,葡萄酒的味道也就那样。

她想了想道:“皇上,这葡萄酒想必冰镇后更好喝一些。”

四爷就让苏培盛送来点冰,把葡萄酒瓶子放进去镇一会儿才拿出来。

冰冰凉凉的葡萄酒,喝着确实没那么酸,口感更好了。

四爷道:“西洋人叫这个酒是什么罗斯玛丽,味道倒也挺新奇的。”

耿奕就好奇道:“难不成咱们这边就没有葡萄酒吗?”

这不可能啊!

国内是葡萄的起源地方之一,记得在周朝的时候就有葡萄园了,连汉武帝都喝过葡萄酒呢!

不过汉武帝喝的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欧亚种葡萄,不是国内原本的葡萄种类。

唐朝的时候更是鼎盛,不还有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吗?

然而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没道理咱们的葡萄酒还比不上西洋人的?

只是耿奕回想了一下,好像还真是。

葡萄酒的配方在两宋的时候给丢了,然后失传的。

到元朝的时候,用的是西域那边传来的葡萄酒做法,起初味道一般,后来渐渐改善之后就成为国酒了,地位崇高。

加上当时西域盛产葡萄,大大方便酿酒工艺发展,都说熟能生巧,酿造葡萄酒也是如此。

后来到明朝的时候,都有原酿的葡萄酒和葡萄蒸馏酒了。

可惜满族人不喜欢喝葡萄酒,没多久这东西还真的失传了,就怪可惜的。

耿奕皱眉想了很久,觉得应该把葡萄酒重新复兴起来。

不说远的,就如今喝点葡萄酒只能跟西洋人买,那就太贵了。

而且漂洋过海送到这边,如今物流就是个盲盒,鬼知道能不能送到。

中途要迷路了,大风大浪把船弄沉了,或者路上酒桶没保存好,葡萄酒有耗损等等,这些加起来风险意外不要太多,能平安送过来的寥寥无几。

物以稀为贵,价钱自然就飚上去了,实在不怎么划算。

如今四爷瞧着挺喜欢喝葡萄酒,还对耿奕笑道:“确实只跟西洋人买,是少了一点。”

四爷一天就能喝掉一瓶,九阿哥送来一个木箱子,已经是西洋舶来品店所有的存货了,都不够自己喝半个月的。

哪怕省着点喝,最多也就一个来月。

耿奕就怂恿道:“皇上,不如咱们让人试着酿葡萄酒?我就不信了,咱们地大物博,还比不上西洋人酿酒吗?咱们开始酿酒的时候,西洋人可能还没出生呢!”

四爷笑了笑:“也可,回头让九弟试着弄一弄。”

耿奕心想九阿哥真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不过这葡萄酒的营生真能做起来,也是个大买卖啊!

第二天四爷就把九阿哥叫了来,提起酿葡萄酒的事。

赚钱的营生,九阿哥当然不会拒绝,这次先下手为强道:“皇上,这五成是万万不能的。”

四爷惊讶看了他一眼:“朕原本没打算要五成,要是九弟你坚持的话……”

九阿哥瞪大眼拼命摇头道:“皇上,这真的不行。”

他要让人买好几个葡萄园,还得请人手种葡萄,另外运输葡萄要车要人手,中途必然有损耗,更别提是酿酒的话就更多了。

然后酿造的时候依旧需要人手,还需要地方,方方面面的准备都需要砸钱下去。

这买卖跟租房子给大臣不一样,成本要高多了!

四爷看九阿哥如临大敌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放心,这次朕不分,都是九弟的。只要九弟做出来后,时不时给朕送几瓶葡萄酒来就好,朕让内务府掏钱买。”

九阿哥一听顿时放心了,又十分惊喜道:“这必须的,弟弟做的最好的就送宫里来给皇上,哪里还要掏钱!”

四爷深深看了他一眼:“九弟确定送?”

九阿哥总感觉这话问得别有深意,忍不住犹豫了一下。

四爷就不逗他了,笑着摇头道:“一码归一码,这买卖是九弟的,内务府照常采买就好。”

送一两瓶葡萄酒那是做弟弟的心意,就四爷喝的频率,让九阿哥送那就真的有点欺负人了。

九阿哥嘿嘿一笑也没坚持,知道四爷不至于坑自己,不过还是保证宫里采买肯定是最低的价钱,跟卖给外边的价钱不一样。

四爷还给了九阿哥一样好东西,是耿奕回想起来的酿酒法子。

她记得不是很具体,只能给九阿哥一点思路了。

酿酒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酿酒,用的是酒曲发酵。在葡萄原浆里面放入酒曲,催它发酵成熟。

另外一种就是蒸馏了,提高酒精度数。

前者是老少皆宜的低度数葡萄酒,葡萄原浆比较多,喝着更有葡萄原来的味道,度数不高,除了小孩子之外,女子和老人都能喝一点,对身体也好。

后者就是高度数的葡萄酒,男子可能更喜欢,就是不能多喝,免得后劲太大醉过去。

这等于是各个目标人群都照顾到了,九阿哥看了看只觉得妙极,拍手称好道:“贵妃娘娘想得周到极了,回头弟弟找人分开来做,怎么也得给贵妃娘娘分红才是。”

哪怕耿奕如今不缺钱,她提点了自己的买卖,九阿哥就不能什么都不给,直接就拿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