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96章 番外六(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张慧兰没想到还能在响水大队见到宋瓷,她打量着宋瓷,算算年纪,宋瓷不再是当年下乡时候的那个年轻小姑娘了,可十几年过去了,宋瓷看上去还是一如既往的年轻漂亮有气质。

她的目光又落到江恂身上,不同于宋瓷出生在北市,江恂是从村里出去的,但现在的江恂,看一眼就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越来越沉稳清隽,和村里那些年轻小伙子有着云泥之别。

张慧兰的目光又落到江老太太身上,更是吃了一惊,江老太太快七十岁的人了,竟然比当年在响水大队的时候气色还好。

江老太太身边还跟着一个男人,男人两鬓有些白发,但人高马大的,看着也非常的有精神。

张慧兰奇怪地道∶&ot;这是…&ot;

江恂道∶&ot;这是我外公,段老爷子。&ot;

张慧兰愣了一下,江恂的外公不是早八百年前就去世了吗?看来江老太太这是在北市找了个老伴啊!

这位段老爷子很明显上了年纪,但他老人家不怒自威,格外的有气势,想来家世也不一般。

张慧兰急忙打招呼,寒暄后,她又看向张着大眼睛四处张望的小姑娘,笑着道∶&ot;小瓷,这是你和小恂的孩子吧?&ot;

宋瓷笑了下,&ot;是啊,妙妙,快打招呼。&ot;

江妙妙脆生生地道∶&ot;婶婶好!&ot;

虽然是第一次见到江妙妙,但张慧兰一眼就喜欢上了,&ot;哎呦,好懂事好漂亮的孩子!&ot;

望着江妙妙,她有些艳羡,江妙妙不仅继承了江恂和宋瓷的完美长相,还看着非常的机灵。那股子机灵劲儿太让人羡慕了,想来等长大了,也肯定向江恂和宋瓷那样有出息。

寒暄了几句,宋瓷道∶&ot;好多年没回来了,也不知道江家的院子还能不能住人。&ot;

&ot;应该能。&ot;张慧兰道∶&ot;你们虽然不在家,但孩儿他爸过段时间都会过去看一看,门前的草,他隔段时间拔一回,房子和屋顶要是哪儿破了,他也会修的。&ot;

宋瓷笑着道∶&ot;麻烦你和明森哥了。&ot;

大队长陆远山前些年退休了,现在响水大队的大队长是他的儿子陆明森,陆明森也是张慧兰的爱人。

张慧兰忙道∶&ot;客气什么,你们这些年,又是给村里修路,又是给村里捐钱建学校的,我们不过是多跑两趟罢了,说起来,感谢的人应该是我们才对。&ot;

江恂发达后,并没有忘本。他一直惦记着响水大队的这些村民,前些年,他寄回村里一笔钱,说是要让村民修路,又过了两年,知道村里打算建小学,他又寄回村里一笔钱,给村里建了一座又高又大又明亮的教学楼。

江恂的工资当然不足以支撑他给村里寄钱修路修学校,科研人员是清贫的,但前些年,为了给中科院筹集研究费用,江恂趁着东风,学习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有时候,他也会接些外活。

中关村近几年有不少公司崛起,江恂既是出国深造过见多识广的科研人员,还掌握了计算机的技术,这种复合型人才很吃香的。

就这么,江恂赚了一笔钱。

修路和学校,这是两件最花钱的事情,但也是让每位村民都受益的事情。

邻村还是土路,得益于江恂,响水大队率先修建了一条又宽又干净的水泥路,不仅下雨下雪的时候村民们不用走泥路,更重要的是,村民们出行、运输等都比以前方便许多,山上的菌子、地里的粮食,随时随地可以用拖拉机运出去。

还有学校,响水大队小学的教学楼安全又明亮,江恂还给小学捐了不少的书,因此,不仅本村的孩子们在这里上学,甚至附近村子的人也都把家里的孩子送过来读书了。

村里的小学学生多,镇上的领导自然重视,还分配了不少好教师过来,最终受益的,还是他们这些村民。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听到消息,村里其他村民们也赶忙来到了村口,和江恂、宋瓷以及江老太太寒暄着,可热闹了。

回到江家后,推开沉重的大门,&ot;咯吱&ot;一声,十几年没有住过人的江家大院,再次有了烟火。

江妙妙&ot;哇&ot;了一声,&ot;好大啊!&ot;

金石胡同的四合院面积就不小,光院子的面积都有一百七八十平,更别提那两进的院子和后面的小花园,但江家的院子,看上去比四合院的院子还要大一点。

多年没住人,不过,江家院子地面上铺的是青石板块,除了墙角处等地方生出了杂草,其他地方并没有被杂草覆盖。

宋瓷道∶&ot;外婆和你爸爸之前就在这里住,你爸爸还是在这个院子里长大的。&ot;

江妙妙又&ot;哇&ot;了一声,妈妈教导她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还说爸爸和外婆以前都填不饱肚子,吃不起米饭,只能吃野菜团子。江妙妙一直以为爸爸小的时候很贫穷,想到爸爸的家里这么大的啊!

江妙妙又问道∶&ot;因为爸爸和外婆的院子这么大,所以爸爸才在北市买了个四合院吗?&ot;

其他人被她的话给逗笑了,当年江恂把江老太太藏起来的金条退换成钱,买下了那座四合院,当时的江恂肯定没有这种想法,不过是想给自己和江老太太找个落脚之处罢了。

但不得不说,江恂确实有眼见和魄力,在那个年代,江恂还只是一个没入学的准大学生,一下子拿出近两万块钱买下一个四合院,不是所有人都敢这样做的。但当时的

江恂和江老太太,毫不犹豫的把金条换成了房子。

当时买下那座四合院,花了不到两万块钱,这几年北市的房价疯涨,就是拿出二十万,估计也买不下来了。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占了很大的便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