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顿悟(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他也不是为了自己事情,这是一心为民,是个好官儿。

又提起去年,大兴县死了多少人。

这位贾县令把家里的银子贴补进去给百姓买粮食吃。

小花精见许多人都怼户部官员。

她悄悄发力,点了她爹的昏睡穴。

贾政正努力的挤着眼睛,三分真心,七分作假。

他想帮助百姓是真心,还不至于真的哭泣。

正在表演,结果脑袋一麻,仰头就倒了。

身边的衙役吓坏了:贾政哭死在户部,那还了得?

不说他爹贾代善哥哥贾赦不好惹。

就是全城的百姓,宛平的百姓也要把他们骂死了。

他们七手八脚把贾政抬到大堂之上,又是灌水,又是掐人中。

小花精点穴,那个解得开。

户部尚书躲在后衙呢,这时候不敢不出面。

他亲自掐人种,也掐不醒,吓得忙着摆手:”快叫太医,本官去面圣。“

得抢在贾府前面去告状诉苦,不然,这官儿只怕坐不稳当了。

小花精这边见父亲倒了,扑上去哭起来:“父亲啊,您醒醒啊。

您何苦来?

祖父不是让你回宛平等消息吗,您怎么不听呢,这么想不开呢……”

贾琏更狠。

他也指桑骂槐的哭起来:“二叔啊,宛平的百姓也不是咱们家的人,您何至于气成这样呢。

宛平百姓是朝廷的百姓,朝廷上多少大官儿呢,他们自然会管呢。

百姓们没饭吃,也不是您一个人的责任。

您怎么这么想不开呢?

朝廷上那么多大官好好的呢,您就把自己气死了呢?

二叔呢,您死的冤枉啊……

我的二叔也,您死的好惨啊?

午饭也没得吃啊……”

小花精只是想制造一点凄惨的效果,没想到贾琏扯得这么大。

太医院的太医很快就来了。

号脉之后没发现什么大病症。

最后听到贾琏的哭诉,说贾政午饭没得吃。

得出个结论:“心情郁结,怒气伤肝,加上饥饿,这才昏厥了。”

这一下,六部官员都指责户部:“你们这就不对了,不给地方官解决问题,饭总要给一口吧,你们自己吃饭,却把地方官饿死了,饿晕了,这也太过分。”

贾政被抬着送回荣府去了。

贾母吓得心惊肉跳,以为贾政怎么样了。

结果却说是又渴又累,饿晕了。

贾母只抹泪:“这真是造孽啊,当的什么官儿,还不如回家吃闲饭呢,不受气不挨饿。”

贾代善闻讯赶来看儿子。

贾政正呼哧呼哧的吃东西。

贾代善说道:“我以为你三天才会晕厥,这么不抵事,一天就晕了。

好吧,吃了饭,回宛平吧。”

贾政想说没要到说法,也没要到银子。

却是不敢龇牙,闷闷的应了。

这边嘉和帝闻听贾政为了跟户部要钱,要谷种,竟然饿晕了。

心里很感动:朝廷需要这样的好官儿。

贾政毕竟是两榜进士。

这样在户部撒泼,很不成体统。

他被御史参了。

同样,也参奏了户部,说他们尸位素餐。

朝廷上没有贾府的直系,却有礼部尚书呢。

他是贾政的恩师。

他出面替贾政说话:“什么是朝廷官员的体统?

本官以为,牧民一方,治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

这才是官员的体统。

至于说贾政在户部哭诉,有失体统,本官不以为然。

他自幼苦读,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是没办法啊。

据本官所知,贾政在京都等了五天。

户部根本给不出有效的救灾办法。

他想毁了旱田种水稻,却没有稻谷。

户部不就是管的这些事情吗?

去年干旱,暖冬,身为户部官员,难道不知道暖冬多病虫?

为何不提前调配谷种?

即便没有提前准备,地方官提出来了,你们为何不作出补救,不去南方征调稻谷种子?

救灾如救火。

你们这些有司衙门却拉拖拖拉拉。

本官不说你们尸位素餐,颟顸无能,最起码是碌碌无为,才不配位。

他一个地方官,求告无门,心急如焚,除了哀求哭诉,还有什么好法子能够打动你们这些上官老爷们呢?

本官倒是很欣赏他这一哭。

他这一哭,本官不觉得有失体统。

反而看见一颗父母官的良心与忧心!”

最终的结果,嘉和帝斥责了户部尸位素餐,命他们迅速准备稻谷。

若是大兴宛平饿死人,户部侍郎以上官员,自动请辞。

贾政不仅没有受到斥责,还受到嘉奖。

贾政刚刚官升两级,不好再升官了。

贾政不是饿晕了,身体不大好?

嘉和帝赏赐贾政一斗御稻田里的胭脂米。

并且知会了内务府,新收的胭脂米,每年也给贾政一石。

贾政整个人有些懵圈。

他以为嘉和帝要斥责他呢。

结果竟给予赏赐。

这个一石胭脂米是什么含义呢?

荣国公贾代善每年有一石胭脂米。

宁国府只有五斗。

贾母这下子高兴了。

这之后,贾代善又把贾瑚贾珠贾琏小花精派遣去宛平帮忙去了。

干什么呢?

继续督导疫情。

贾代善自己无旨不能出京,只能指派孙子们。

小花精再次回到宛平。

王氏看见小花精就哭了:“造孽啊,你们来干什么来了?

宛平也有人感染了疫病啊,你父亲不许我回京,你们不说躲着点,倒是一头闯进来……”

小花精道:“不光是我来了,几位兄长都来了。

祖父委派我们来的。

不过,即便祖父不叫来,我与兄长也会来看您。”

王氏闻听这话,越发落泪不止,心情却好多了。

她怨恨公公不公平,却十分信赖公爹的能力。

公公既然敢让孩子们来,必定有应对的办法。

想必夫君这一次可以安然度过吧。

这一次贾政应对灾情,比上一次有经验,情况也比上一回好多了。

至少目前没人饿肚子。

宛平的麦茬算是绝收了。

贾政按照大司农的办法治理蚜虫,跟预计的一样,蚜虫死了,麦苗也烧死了。

没烧死的植株也泛黄了。

眼下,贾政得到朝廷供给谷种的允诺,正在号召百姓毁旱种稻谷。

贾政这次又征调了三大书院的夫子与学子,四处宣传:朝廷无偿发放稻谷,种出的稻谷不纳税。

并且,这种稻谷至少可以耕种两茬,完全可以弥补麦茬的损失。

这一番宣传,百姓的信心大增。

开年以后雨水好,原本的稻田都种上了本地稻谷。

水渠的水正好可以灌溉旱田。

小花精他们一路所过,百姓们争着行礼问安。

百姓邀请他们做客。

如今正是农忙,小花精允诺会参加他们的丰收宴。

这一回督导,小花精又发现新问题。

没人把动物尸体抛进水源里,却有人把猪栏厕所这些,修建在水源附近。

再有旱田改成水田,也出现问题。

农田的农家肥从水田里直接排到水源是上游。

虽然许多人都是吃井水。

但是,还有许多人吃河水。

小花精兄妹们一路动员百姓搬迁这些猪栏牛栏茅房。

遇到一些排斥。

百姓们以为疫情就是流民造成,如今流民返乡,再不会有疫情。

小花精兄妹不得不耐心的讲解。

他们不是专业人士,又聘请了当地的大夫替百姓们讲解疾病与环境的关系。

最终,因为贾政的威信,还有这几个小督查去年的功劳,也有对大夫的敬畏。

百姓们最终还是听取了意见。

搬迁了水源附近的污染源。

小花精几个三月出京。

六月,宛平第一季中稻收割。

他们参加了丰收宴。

这种稻谷生长时间短,口味粗糙。

正值荒年,能够吃饱就成。

丰收宴拢共摆了十天。

大家把饭菜摆在场院里。

一家吃一口,肚子都撑得慌。

不吃人家不高兴。

贾瑚贾琏爱上这种散淡的日子。

她们决定留在宛平游学一段时间。

小花精决定回京。

她如今到了关键时刻,得抓紧时间精炼灵力。

宛平的灵气相对稀薄,她已经耽搁三个月了。

等她精炼一遍之后发现,灵气旋都缩小了。

原本黄豆大的气旋,只剩下绿豆大。

小花精想要继续压缩成灵露,却是次次失败。

这一耽搁,时间进入八月。

贾瑚贾珠回京。

嘉和帝不知脑子犯了什么轴,又开始频频的派遣皇子到荣府。

有时候还邀请贾代善去皇觉寺参禅说道。

贾代善生怕小花精碰见嘉和帝,安排小花精去宛平。

小花精辠应了,除了京都,到了宛平的地界,就把赖大指使回去了。

然后,她自己也返回京都,装扮成游学的香客,去了长春观后院租赁了一间厢房,借住在此,听长春子讲道。

明年就是大比之年,有许多的举人提前上京。

一些家境贫寒的举子就喜欢借住道观,价钱便宜还安全。

小花精白日去听长春子讲道一二个时辰。

夜半,她则翻阅道观的经卷。

他在道观的法诀中找到一个词儿:自然筑基。

自然筑基,说的是不利用任何外界助力,灵力到了一定的浓度,自然而然化成灵露灵海。

这道理跟小花精从前作为桂花精的修炼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生而为人,多了许多避障。

小花精顿悟:她之前心心念念,为了进阶而进阶。

违背了修真修仙的真谛:沟通自然,效法自然,返璞归真,与天地同在,与万物同朽。

小花精总结自己之前的失败之处:急功近利。

她太焦急了。

一心想要早点筑基,早点进入中阶,早点催生种子,复活本体。

她丢掉了自己之前的美德。

要说她什么时候最为效法自然。

那就是没有通灵智之前,就知道吸纳再吸纳。

有什么目的,不知道。

有了灵智,就开始毛躁了,无时不刻不想着化形,最终功败垂成。

她如今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她总想什么时候回去,什么时候催生复活,忘记了她本来是个人。

想的通透了,小花精马上退了长春观的小院子,并且在长春观供奉了一盏长明灯。

接下来,小花精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人,制定了人生计划,也制定了修炼计划。

早晚请安,做个乖孙是基本的道理。

再就是跟着兄长读书。

她得对元春的一生负责,无愧于贾府的生身之恩。

余下才是完成自己的修炼大业。

如今的小花精已经有了二百岁的寿诞。

贾元春的人生却不过几十年,不着急。

她先伺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

待他们仙逝,最多也不过百年。

她还有大把时间,寻访名山福宝地。

再者。

修炼者可不眠不休。

她还可以白日替贾元春活,夜半做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