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抹刷描画拓,喷点磨蹭(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焊接时需要以硼砂熔焊,技术上主要掌握火候。

古青铜器都不采用这种工艺,一般用锡焊接。

它能焊铜、铁、金、银,焊接温度比较低,对原件的破损伤可以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所以,在对古代青铜器的修复技术中,包括补配、组焊,基本上是锡焊。

锡焊技术主要是运用焊接工具焊烫、拉、挂,其技术都集中在烙铁尖上。

这个使用现代技术,肯定能够做的更好,因为焊接技术到现在已经被发扬光大了。

反而是一些使用手工艺的技术,现代人不太擅长了,比如对块。

这是根据破碎铜器的形状、纹饰茬口找块拼对,并划上记号。

还有锉口,一般是选择没有花纹的背面锉成坡口。

锉断面的三分之二,保留靠花纹面的茬口。

这样能保证在焊接后的花纹面,严丝合缝。

对于铜镜来讲,镜面(光洁面)应该光滑平整,所以在焊接时不能焊在光滑面上,应在纹面和边沿焊接。

在铜镜的花纹面用刀刻成棱形口对好进行跳焊,也就是间隔焊接。

铜器由于受到腐蚀,铜性差别很大。

铜性好的能焊,铜性差的难焊。

茬口为红砖色的,还可以沾锡焊,但是要多烫口;

青砖色或浅绿色的茬口,则已无法焊接,只能用粘合剂粘接。

对于铜镜,由于是在花纹面焊接,所以只能用点焊。

对于鎏金件的补块,必须用铜焊,否则无法鎏金。

经过焊接的青铜器,应该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天,以清除焊锡带来的有害物质。

修复好了,一般都需要加固。

也就是说,破碎青铜器焊接成型后,对焊缝还要加固。

这一道工艺就是在焊缝中填加粘合剂,使焊缝结合牢固。

既然最后还要加固,那么修旧如旧的情况之下,肯定还需要作锈。

一般在铜器表面最底层的光滑层,在传统修复技术上习惯称地子,在它的上面为锈块。

青铜器的表面修饰,首先是从作地子开始,而后一层层往外做锈块。

铜器的地子实际上是铜器经过埋藏,或受到环境气体侵蚀,而形成的紧密地附着在铜质表面的腐蚀膜。

青铜器的地子有黑漆古地、绿漆古地、灰漆古地、黄漆古地、枣皮红地、水银浸地、翻铜地等等。

古代铜器经过使用收藏,有摸有擦。

因而,铜器的地子、花纹色调柔和。

在做地子时,对于新配的补块,要用腐蚀材料腐蚀成旧色。

然后用粘合剂及各种矿物颜料,涂抹在表面。

干后再用粗布擦,使其形成同原件地子一样的颜色及质感。

地子如果用瓷漆来做更好,然后再用抹、刷、描、画、拓、喷、点、磨、蹭等办法,粘合剂和矿物颜料来做成锈块。

直到与原件协调-致为止,至此一件青铜器的修复工作才算完成。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