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康熙八大码(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清代洪亮吉曾以“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来赞美这种釉色之韵致。

将陶瓷釉烧成红色,窑内需要大量的烟。

而烧成绿色,又一点烟不能有。

因为极为矛盾的条件,所以“美人醉”很难烧制成功。

所以这也一直是世界陶瓷界,公认的一项技术难题。

陈左导经过近三十年尝试,才使这种技法“失而复得”。

这任何一种技术,只要认真研究,里面都有着很多难点。

就像是美人醉,它的烧制技术,就跟青花釉里红差不多。

美人醉是红釉和绿釉冲突,而青花釉里红是青花和釉里红冲突。

再有,美人醉是铜红釉的红、绿两种釉色,同时显现,这也对于温度的控制有极高的要求。

所以,这种瓷器存世的数量很少,而国内更少。

面赛桃花的美人醉瓷器,其实最出名的还是康熙豇豆红八大码。

康熙豇豆红可谓单色釉里的贵族,玩单色釉的都知道豇豆红的名贵。

而豇豆红常见的器形有八种,俗称“八大码”,这八大码分四高四矮;

四高是:柳叶瓶、来服瓶、蟠魑瓶、菊瓣瓶。

四矮为:太白尊、镗锣洗、印泥盒和苹果尊。

豇豆红的红色可谓千变万化,红中还透有浅澹的绿色。

它是康熙时期铜红釉的名贵品种,因为铜这种着色剂十分特殊,在氧化焰和还原焰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所以豇豆红有红绿交错,变化无常的特色,每一件颜色都不尽相同。

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稀少,历来为收藏家所珍视。

康熙豇豆红烧制时先在坯上施一层底釉,然后吹上一层颜色釉料,再盖上一层面釉,入窑高温还原焰烧成,呈色变化较多。

清代《南窑笔记》记载,豇豆红的制作是分几次吹釉再经高温烧成。

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在烧成后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痕迹。

更由于釉料中含有微量的铜份,在烧成过程中氧化的作用,而产生绿色的斑点,犹如苔点。

这种在浑然一体的红釉中,掺杂星点绿斑,妙趣横生,相映成辉。

这些瓷器有如红霞满布之中,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宝石,所以才会特别受人追捧。

红釉质都很匀净细腻,含有粉质,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

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

略次者,釉色如豆豆,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雾气”;

色调再浅一些的被称为“娃娃脸(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艳美,但有幽雅娇嫩之态。

传世的豇豆红大多数是小件,比如柳叶瓶、印盒,水盂、苹果尊等等,一般都是宫廷的文房用具。

到雍正一朝,豇豆红仍有烧造,但数量更少,色泽也不及康熙时期的明丽秀美,雍正之后,豇豆红则很难见到。

豇豆红同时还称得上是,风靡全世界的中国御瓷名品。

从十九世纪开始,豇豆红就受到了西方人的垂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