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真宝瓷也(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二、四、六、八、十双数的施天蓝,月白釉。

但器底的数字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标明器物的大小规格。

器物越大编号越小,“一“代表器物最大的。

钧窑的铭文一般都是在器物成型素坯时刻上的,然后在铭文上施芝麻酱釉。

后世彷品往往在施过釉的胎上刻字,从而露出了马脚。

还有以刻北宋宫廷建筑名的,如“奉华殿“、“养心殿“、“重华宫“、“景阳宫“等,铭文字体的笔画纤细。

从钧窑实物看,宋钧与金钧均已达到钧瓷烧制的高峰。

今人重宋轻金,只是个审美视角问题。

金代钧窑的胎质,细腻紧密、烧成后多呈浅灰或米黄色。

釉面较滋润,玻璃光比北宋要强。

红釉不像北宋那样,呈通体融为一色的玫瑰红或茄皮紫色,而是在天蓝或月白的釉面上加饰红斑。

红斑的边缘不清晰,有逐渐晕散的感觉。

器物一般多施满釉,圈足足端处无釉,胎釉交接处不整齐,垂釉很厚,俗称鼻涕釉。

底部不再有芝麻釉,而施与器身相同的色釉,不见蚯引走泥纹,多有开片。

烧造工艺采用大于圈足的垫饼垫烧,在板沿盘上采用三支钉支烧。

由于支钉与器物粘连在一起,烧成后多是敲掉的,故支钉痕较大且高低不平。

元代钧窑的产量不断增加,但质量下降。

个别精品中其工艺水平却堪与宋钧媲美,只是为数不多罢了。

钧瓷起于唐代,北宋达到了鼎盛,而金元时代彷钧品生产已经达到了宋钧水平。

多数胎质明显粗松,胎壁较厚,外壁施釉往往不到底,胎釉交接边沿不整齐,釉面有琮眼气泡,以天蓝月白等色为多见。

蓝釉红斑的斑块边界线清晰,与金代晕散的斑块有明显差别,并流行大型器。

碗、盘类底足足端修削呈斜面,底中心凸起,除以釉色取胜外,常有贴花装饰。

钧窑的胎、釉属于瓷胎,大多以灰色胎为主。

当然,灰中又分浅、深二种。

另外又有灰白色、澹黄色。

前者灰色胎精细固密,叩之呈金属声,此为早期产品。

灰白色和澹黄色胎质较粗松,叩听其声近乎瓦,此类多属晚期产品。

钧瓷有两种釉,暗釉和亮釉。

亮釉钧器釉质较粗糙,釉层薄,开大小纹片,且釉上多棕眼,内多鱼子纹,外部着釉多不到足脚,圈部中心刷圈釉或根本无釉。

南宋后至元代,此种钧器较多见。

宋钧“窑变“特征,是出于釉药中活动性配方,且与窑炉结构关系密切。

又有影响钧瓷成品率的,则是所用燃料。

初次之外,还有窑装之稀密,外在因素的寒暑、晴雨、风向、均要窑工们能有应变配合能力。

否则,即可出现古人所讲的十窑九不成的结局。

这些才是烧制钧窑的经验,只要研究名表了这些要素,加上结合现代研究钧窑的科学成就,真正要彷烧出北宋钧窑,也应该不难。

对于这种古代名窑,陈文哲已经十分了解。

特别是要恢复古代名窑的技术,他更是有经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