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懂我的意思?(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朝廷的催促真是一刻也不停。”

“如今我大明北地,除了督师秦军,谁还能再镇守潼关,坐看数省?”

“我等驻守潼关,时刻危险河南,牵制李自成妄图北上京师或者只攻南京,这不比孤注一掷全军去攻要来的更好?”

秦军之中,有眼睛能看透局势的人还是有的。

现如今之大明,大约有三个军事团体。

一,是辽东集团。

这个部分不用说,精锐归精锐,但辽东时刻面临清兵威胁,崇祯不可能把这些兵马弄下来,给清兵机会。

二,是左良玉的湖广兵。

在众人看来,左良玉虽然号称兵多将广,但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直差强人意。

朱仙镇一战,是大败。

在襄阳,是大掠之后主动逃跑。

畏敌如虎,携兵自重,如今虽然没放在明面上,但在江越看来这已经有基本军阀模样。

朝廷想靠左良玉灭李闯、张献忠,自然不可能。

最后一部分,就是孙传庭的秦兵。

在江越看来,秦兵其实是最听话的。

至少他现在这么认为。

孙传庭会按照朝廷说的做,会竭尽全力的去打,孙传庭本人能做到赏罚分明,更不至于掠民。

反而对于孙传庭,崇祯一直多有焦虑,好像生怕他会成为贺人龙第二,让江越费解。

对于这些事情,孙传庭一般不和江越等人说。

他对下面人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的整军,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东西的身上。

在这段时间里,江越对于榆林镇兵马有了越发直接的控制力。

比如他也给在榆林镇中提拔出了部分思政员。

比如他也把自己在西安营中的理念灌输给榆林镇士卒。

他不求对方一下子就明白,更不奢望榆林镇这些人给出多大反应。

江越只想通过这种潜移默化,至少可以达到有一定效果。

思想的改变没有这么快。

想让榆林镇人接受自己,就要给够钱,给够粮。

让人家吃饱,人家才能卖命。

铁模铸炮的第一批火炮诞生,通过江越所说的方法,确实不再有白口铁的存在。

如此情况,甚至惊动孙传庭。

孙传庭原本就有进一步强化火炮的打算,如今火炮制作速度加快,更让他坚定想法。

于是,他构造出一种摆放火炮的同时还能放置衣物、粮食的板车,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快行军速度,增强火炮比重。

这一项任务由江越与白广恩共同认领,两人一起组建。

再进入江越眼帘的,是王观海。

江越没想到这些个商人在这么快就正式活跃起来。

虽然有一部分人已经失去联系,大概率死在了乱兵之中。

但如同王观海这样活下来并且能够给些回应的也不在少数。

回应内容很简单。

王观海表示自己看到晋商曾经把一队盐铁火药从长城运了出去。

接手的地方不是蒙古人,而是背后留着小辫子的女真。

王观海认为这是巨大发现,故此赶紧上报,并且标明了晋商运送的另一批物资所在。

信是赵海生念的,听是大家一起听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