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众望所归(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历朝历代的官府所需要的粮食,一向都是按田地征派,一般不直接到市场采购。但到了民国时期,因战争战乱、天灾等各种因素,国民政府逐步采取征购、市场采购等方式加强对粮食的管控。从民国初期开始,政府对田赋的征收由征粮改为征收银元,政府所需用粮,由此逐渐转向市场采购。

长军认识到了这一巨大商机。

当时国民军二十一团驻地与永丰粮行仅一里之遥。由于长军为人处事老成活泛,颇懂人情世故,所以二十一团的军粮便一直在长丰粮行采购。

长军与二十一团的采办杨国维长期打交道,感情渐深,终成莫逆之交。两人成为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铁杆兄弟。

故尔军营里采购的军粮款项从不拖欠。长军知道这都是杨国维暗中相助,深感其恩。便时常亲自去往杨国维在开源县的老家,隔三差五给其老母兄长送些大洋补贴家用。但并未将此事告知杨国维,杨国维一直蒙在鼓里。

一次,杨国维的兄长带了家乡特产来三水县探望兄弟,恰巧长军正和杨国维在军中喝茶闲聊。兄长见了二人竟先和长军聊的热火朝天,似久别重逢,直呼兄弟,将杨国维晾在一边。

杨国维不知原因,所以莫名其妙。后经询问兄长才知长军人情深厚,自此与长军不分你我。

杨国维给团长冯啸天讲述王长军的人品赞不绝口,并请冯啸天给方敬尧写信一封,让照顾长军的生意。

由此经过杨国维的穿针引线,长军与三水县县长方敬尧顺利搭上话,并经常去县府给方敬尧送礼,方敬尧不敢得罪冯啸天,但长军送礼方敬尧皆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二人关系也越来越熟。

民国二十二年(年)夏,陕西受旱灾影响粮食减产,关中部分县发生粮荒,小麦价格大涨,由之前的每石(四百斤)四个大洋暴涨到了每石六个大洋。省政府令财政厅筹款,从其他产粮区采购小麦二十二万余石、稻谷七千余石,运至灾区供应。采购的方法是划定区域,规定价格,劝导粮商及农民踊跃出售。

省政府划定三水县政府代为采购六万石小麦应急救灾,限定价格为每石五个大洋。但方敬尧以粮食紧缺难以采购为由,以每石五个半大洋的价格与三水县粮商公会签订合约,实际却以每石五个大洋予以兑付,除去省府拨付的款项外,方敬尧大笔一挥,缺口部分全部由县政府补贴。仅此一项,方敬尧便抽成三万大洋。

由于三水县三条河流穿境而过,植被茂盛,雨水充足,属于农业灌溉区,所以连年丰产。受外县粮食价格上涨影响,夲县粮价仅略微上涨。待结算之日,长军召集粮商公会成员开会,公开透明,讲清实情。政府采购的救灾粮每石五个大洋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零售价格,众粮商也将去年一窝蜂哄抢采购的高价粮销售一空,所有粮商均扭亏为盈。

大家皆兴高采烈,对长军的格局视野赞不绝口,自此以后,对长军更加的拥护与尊重。长军不骄不躁,与人打交道礼让三先,始终如一。

为了确保粮食公会的权威和一致性,长军特意找人假扮顾客去各店采购粮食,对各店是否诚信经营、是否缺斤少两进行暗中观察,并以“加强全县粮商之联系,集中力量谋粮食事业之发展;协助政府粮食政策及维持增进同业之公共利益,并矫正弊害”为宗旨,众皆叹服。

长军整天匆匆忙忙,打理生意。刘芸多次来粮行寻找长军,均未等到。刘芸常觉长军故意冷淡自已,又担心是自已想多了,终日心神不宁。偶尔遇见,长军看似与平常无二,但刘芸隐隐能感觉到,长军的眼里似乎与以前不一样了。没有了之前的企望与渴盼,没有了温柔与酌热。

刘芸心中不知何故,便一直猜测,但长军从来不说什么,就连玩笑也很少开。刘芸以为长军有了别的女人,却苦于没有证据。

这时候,秋立却开始对刘芸穷追猛打,再加上秋立说话幽默风趣,两个人的共同话题很多,刘芸对秋立的感觉似乎不再那么排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