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4章 市场(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她这个想法有点意思,可不是没有缺漏。

村长就问道:“要是每一次开交易市场都募捐,东西肯定有多有少,要是这一户人家拿到的东西比上一户少,他们心里肯定不平衡。”

梁衔月点点头:“的确,所以我不建议把募集来的物资全部交给提供场地的村民,而是让村长和在座的几个叔伯,或者再加入几个村民评估一下,给出适当的报酬,比如可以根据这户村民的需求来给,剩下的那部分留到下一次交易市场开启,如果哪一次募捐不如人意,就用上一次的补上。最后让每一户拿到的报酬实际价值都相差不大。”

梁衔月这个提议其实是增加了在坐几个人的工作量,让他们调配和监督每一次募捐来的物资。但是现在本来也没有什么正事做,如果太久不做事,这几个村干部也与普通村民没什么区别,很快就会失去威信。他们也愿意握住这一点权力,何况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杜凯思考了一会儿,提出了疑问:“一开始肯定会有人积极捐赠物资,现在大家也没有真的那么缺吃缺喝,不过这交易市场开的次数多了,大家捐赠物资的积极性肯定会下降,你说的这个又是个不强制性的要求,到最后没人捐东西了,我们拿什么给人家做报酬呢?”

梁衔月挑眉道:“谁说我们这个交易市场要天长日久的开下去?最后没人捐东西,就代表大家都不觉得交易市场对他们有帮助,那不需要开这个市场了。

甚至不用等到没有一个人捐东西才停开市场,只要拿不出和以前相衬的报酬给提供场地的村民,这个市场就可以关闭了。要是大家再有呼声,觉得没了市场不行,那就考虑重开。我想要是真到重开这个时候,大家也不会吝啬的一毛不拔吧?”

村长在心里一嘀咕,觉得这个方法似乎可行。村里上百户人家,这个交易市场一开,谁第一次来都得出点什么,把这些物资攒下来,就算以后再没人捐东西,这市场起码也能开上几个月。到时候再关掉,他也是为大家生活更方便努力过了。

最后几个人在一起又讨论了一些关于交易市场开立的具体细节。像是每周都要开在村里的不同区域,村里的老人多,交易市场还是以物易物的,每次都要背着东西,如果市场总是离家太远的话很有可能一次也去不了。

还有组织人义务在交易市场里巡逻,哪怕每次只有两三个人,发生意外的时候也能及时处理。

这个会开了很久,一直到梁衔月坐得腰都痛了才散会。临走之前,村长说:“这个交易市场能开起来还是多亏了月月,她比咱们这些木脑袋转的灵活,下次要是还有什么事,我请你可一定要来呀!”

梁衔月道:“我也就是提点不成熟的建议,想要完善还是得靠各位叔伯的丰富经验。下次要是还有什么事儿,一招呼我保管还来。”

梁衔月走了,可还有人没走,他望着梁衔月的背影皱眉,抱怨道:“这次就算了,交易市场是她提的主意。可是村长,咱们村委会的事,一个小女孩掺和进来干什么呀。”

村长冷着脸说:“她讲课的时候你没腆着脸凑上去听吗,那时候你怎么不觉得你没一个小女孩懂得多呢。人家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老天爷要是没变脸,下这么一场暴雪,人家连村长都不稀罕当,你还觉得你比她牛了?”他哼了一声,转身回屋了。

留下那人碰了一鼻子灰,讪讪地走了。

梁衔月和杜凯并肩同行。杜凯先问道:“小狗在你家还适应吧?”

梁衔月笑笑:“它能吃能睡的,好的很呢。”

“我也猜到了,这小家伙从小就有奶万事足,也不怕生人,性格稳得很。”

梁衔月又问道:“凯叔,我还没见过小狗的父母,不知道它们体型都多大?”

杜凯家的狗是专门配的种,不是母狗随便和哪只流浪狗混在一起,所以清楚小狗它爹的体型。“两只都不是小狗。狗爸它比我们家狗大一点呢,就跟那种挺贵的黄狗差不多大,叫什么来着……”

梁衔月迟疑地补充:“金毛……”

“对,就那么大,我看小狗也能长成那样,养大了五六十斤跑不了。”

那就好,梁衔月在心里想,她是想要一只体型大点的狗,不过现在确实很难想象和她拖鞋差不多大的那样一只小煤气罐最后会变成庞然大物,只能希望它不要燃烧颜值长大吧,以后就算不像现在这么萌,至少也要威武帅气。

————

交易市场很快开起来了。第一次选在村子中间的一户人家,梁衔月家住在村子偏西边,他们全家齐齐出动,不然带不了那么多东西。

一家三口每个人都大包小裹的,最沉的是一袋五十斤的大米。梁衔月家大米买的太多,根本无法在保质期内吃完,甚至过了保质期两三年也未必能消耗光,这次带了五十斤来看看有没有能换的东西。

出发前甄敏还有些担心,觉得村里人都知道他们一家三口是走回来的,根本就带不回来多少东西,粮食自己还不够吃,怎么又拿出这么多来换其他东西。

梁衔月早就想好了对策,她跑到四爷爷家,问他们有什么要换的,可以帮他们带去交易市场。

两个老人虽然知道交易市场开了的事,可是没办法背着沉重的东西走那么远的路,在梁衔月坚持不懈的要求下,终于松口麻烦梁衔月家帮忙换点面粉回来。家里粗粮多,吃得多了老人的肠胃受不了。

梁衔月收到了四爷爷用来交换面粉的红薯干和腊肠,直接就放到了空间里。这些他们可以把吃不完的面粉给四爷爷家,自己家还能借着帮四爷爷换物资的名义堂而皇之的背着粮食去交易市场了。

他们还准备了菜干。海岛空间里的小白菜前几天成熟了,梁衔月家吃了几顿以后,又包了饺子和馄饨,剩下的准备晒成菜干,拿出去别人看到也不会奇怪,菜干能保存很久,大可以说是之前买的。

一开始制作菜干没有经验,好几次都把小白菜晒得枯黄,一捻就碎得彻底,好在只是尝试,没有一次性晒太多,后来才琢磨出了经验。

新鲜的小白菜先入锅焯水,不用熟透,只需要烫个三十秒就捞出来,然后快速浸入凉水里。这时候的小白菜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形状,没有因为完全熟透而变得软塌塌的,而且颜色翠绿,比没下锅之前还要鲜艳。

接下来就是晾晒了,海岛的阳光充足,晒上三天就已经完全干燥脱水。梁衔月和甄敏晒了近三十斤的小白菜,最后只制成了七斤的菜干,损耗不能说不大。

菜干吃之前要先浸泡,这种菜干适合煲汤,万翠之前送来的一只鸡,梁康时炖了鸡汤,里面就放了一把这种菜干,吸满了汤汁的菜干不再干瘪,而且依然能品尝出蔬菜的清香。

海岛上最近唯二成熟的蔬菜还有胡萝卜。胡萝卜比小白菜更容易晒干,只是梁衔月并不喜欢胡萝卜干的味道,感觉吃起来像是在吃方便面蔬菜包。

正好这次都拿去交易市场上看看有没有人喜欢,换点别的东西回来。

如果想让交易市场开在自己家里需要村民们自己报名,知道被选中成为交易市场有物资奖励,报名的村民还是很多的。村长会在报名的村民中选出最合适的地点,一是家附近交通要方便,而且一说起这户人家,村里人都对他家的位置有点印象,二是家里的地方要足够大,能摆开大家拿来的东西。

到了地方以后,梁衔月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可以从大门进去。这就意味着这家人已经把院子内外的积雪收拾的差不多了,看出梁衔月的惊讶,梁康时低声解释道:“他家没分家,一家子十几口人,怪不得把院子收拾的这么利索。”

难怪,梁衔月处理院子里的积雪虽然比别人方便,但是她总抽不出空来,海岛上总是有活要做,不是黄瓜和豇豆要搭架子,就是嘴馋想吃点海鲜跑去赶海,除雪这件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到了门口,这户人家的大儿子就站在门边,胳膊上搭着不少撕出来的红色和黄色两种碎布条,问他们要哪种。

之前在村长家开会的时候并没有提到这种碎布条,可能是他们后来完善这个计划的时候添上的。

梁衔月一问,原来红色代表的是摊主,黄色代表不需要摆摊,而是带着自己拿来的物资边逛边和人交换。如果是拿来的东西很多,不方便搬动,适合选红色这种,要是东西轻便,最好还是选黄色。

关于捐赠物资给提供交易市场场地的人家,村长他们几个人商量后决定区分出摊主和闲逛的人,摊主是必须要象征性的捐出一点东西,不过并不限制是什么,如果不摆摊的话,随来随走,捐赠物资完全是自愿。

梁衔月没打算摆摊,所以三个人领了黄色布条。

这户人家屋子里收拾出了几个空房间,可这次交易市场实在是火爆,所以院子里也站满了人,地上摆着的多是些不怕冻的物资,像是木头、米面,或者根本就是怕热的冻鸡冻鸭。

梁康时背着的大米最沉,他们要尽快把它换出去。换东西也是十分有讲究的,像是梁衔月这次带来的小白菜干,在这寒冬里就是很稀罕的东西,估计所有摊主都乐意拿自己的东西来交换,梁衔月的选择面很广,要是用来换家家都有的土豆就很不合适,她也得拿小白菜干换点差不多的稀罕物件才行。

大米的珍贵程度大概在中等偏上,比泛滥的土豆白菜和玉米面要好不少,可是还比不上肉类珍贵,大米有很多东西可以代替,梁家村虽然不种水稻,但是有高粱米、玉米,还有少部分人家种了麦子。可是肉却没什么替代品,大雪之后全村的牲畜几乎都杀掉了,想要重新再养起来起码得开春之后三四个月才能出栏。

梁衔月就看到一个摆着两只冻鸭的摊主拒绝了拿着面粉来换的村民,尽管那人说可以多出一些面粉,但摊主还是没有松口。

梁衔月这次来的目的主要就是想多换一些肉类,别看他们一家三口看起来好像窝在一个小院子里没怎么动弹,实际上每天都要在海岛空间里跑上跑下,做不少的体力活,不吃肉的话体力也跟不上。养的鸡鸭现在还小,之前囤的冻肉又消耗的很快,急需补充。

他们走到这个摊主面前,试探的问了下大米能不能换鸭子,果不其然被拒绝了。可他们还有别的东西,梁衔月拿出一包海带,这是他们塑封好的干海带,一包正好是一斤。

摊主果然有了兴趣,他在这两只冻鸭来也是想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谁家能拿出除了大白菜以外的蔬菜或是什么稀罕物件。

海带虽然不是地上长的蔬菜,好歹是海里的蔬菜,而且干海带泡发以后会变沉不少,拿来熬汤或者做炖菜都很合适。

摊主把这包海带放上秤,刚刚好好是一斤。在这里摆摊的人几乎人手一个秤,是那种挂着秤砣,秤杆上有量标的老式秤。村民们有时候自己种点小菜,或者是院前院后的果树丰收,吃不完就坐着车进城卖,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杆秤,连梁衔月家仓房里也放着一个。

摊主说道:“海带可以换,一只鸭子换五包海带,我这鸭子一只有八斤,养的可好了。”

集市上哪有不讲价的,梁衔月立刻就说:“两只我们都要了,这次就带来七包海带,可以再给你添五斤大米。”

摊主皱眉:“家里不缺大米。”

可是他却没说不换,可见还是对海带很心动。“那你就换一只得了,我看你这海带质量不错,算你四包海带。”

梁衔月却不肯松口:“我们要么不买,要么两只都要,你要是不想要大米的话,我这还有别的。”

她从包里扒拉出一袋胡萝卜干。“这也是一斤装,七袋海带加上两袋胡萝卜干,换两只鸭子。”

摊主犹豫了一会儿,算起来他也不算太亏。胡萝卜虽然不是他家爱吃的蔬菜,但是眼下已经吃了一个月的萝卜白菜,也想换换口味。

“行,成交!”摊主把两只鸭子递给梁衔月,转身把交换来的海带和胡萝卜干装进身后不透明的袋子里,这可是他要带回家的,摆在地上该引来路过的人纷纷来打听愿不愿意换出去了。

梁衔月心满意足地提着两只鸭子,环视四周,指着一个摊位对父母说:“我们去那问问收不收大米吧?”

她这么看中了这一个摊位也是因为这个摊子上摆的东西的珍贵程度和大米差不多,她远远一望,就看见了黄豆、花生和高粱。

几个人走过去一问,果然摊子上所有的东西都能用大米来换,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她看见梁衔月的眼神在摊位上游移,还没确定到底要换什么东西,主动推荐道:“要不要换点黄豆?要是馋豆腐的话可以换了黄豆到屋里找摊位上写着换豆腐的人家去,一斤黄豆能换一斤半的豆腐,就是不能马上到手,得等上两天才行。”

梁衔月确实心动,她也好久没吃到豆腐了。她用十二斤大米换了十斤黄豆,又看到了婆婆的摊子上有卖土豆粉丝,是自家做的,只不过家家户户地窖里都有不少土豆,土豆粉丝不太受欢迎,被摆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一斤半大米才能换半斤土豆粉丝,有来打听的人听见了也立刻转身就走了。

老婆婆叹息:“一斤土豆粉要十斤土豆才能做出来哩,还费人工,不卖贵一点我亏本哦。”

说的也是,这种土豆粉条要先把土豆粉碎,把淀粉洗出来,然后沉淀得到土豆淀粉,再加水做成粉条,湿粉条再经过晾晒就得到了这样白色微透明的干粉条。

“婆婆,你这里一共有多少斤土豆粉条?”甄敏出声问道。

老婆婆也不确定,她上秤称了一下,有八斤多点快九斤的样子,看出甄敏对这些土豆粉条感兴趣,老婆婆赶紧推销道:“可以给你便宜点,这些就算八斤,多的都算送的。”

梁衔月看了一眼甄敏,甄敏朝她点点头,示意着土豆粉条质量不错,于是她也干脆地说道:“行,这些我都要了,也是用大米结账。”

老婆婆喜笑颜开,眼角的皱纹都皱在一起:“娃娃买东西真爽快,婆婆再送你点。”她从身后找出一个干净透明的罐头瓶子,里面是半罐白色的细腻粉末。

“这是土豆淀粉,你要是嫌麻烦想吃点现成的,就下刚才买的土豆粉条,有时间可以用土豆淀粉和上水做湿粉条,随便加点配菜,就和外面小店里的土豆粉是一样的。”

梁衔月收下了土豆淀粉,又在老婆婆的摊位上用六斤大米换了一些花生。三十斤大米花出去了,换回了差不多二十斤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再加上之前换来的冻鸭,身上背的重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

梁衔月把剩下的大米从梁康时那里接过来,说道:“爸,东西太多有点沉,你和我妈先把这两只鸭子还有换来的这些东西带回家吧。”

梁康时也觉得提着这么多东西不方便:“要不我们就先回去了,这些大米你拿得动吗?”

梁衔月手里提着20斤的大米,身后背着个大背包,觉得还可以接受,再说她也不是一直提着,有时看看摊位上的东西就就把大米放在摊位边歇一会儿。

“没问题,你回去以后再带几包海带回来吧,我看能换的东西还是不少,那么多海带我们也吃不完。”她话中的意思当然是海带有那么多,完全可以再去海边割点回来晒。

梁康时提着东西转身:“那我走了。”

甄敏提着鸭子,临走前叮嘱道:“冷了你就进屋去,别总在院子里逛,屋里也有摊位。”

这话提醒了梁衔月,她喊道:“唉,爸,你把黄豆给我吧!那个婆婆不是说屋里有可以做豆腐的摊位吗,我把这些黄豆就换成豆腐得了,家里也好久没吃豆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