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7章 六零村医(11)(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那我想问问, 你们部队的车,能卖给我们村吗?”部队都拖拉机不多,都是以前为建部队营房购买的。现在还保留了一些。

如今部队正在加盖家属区 , 以前只是双方都是同一个部队的军人有家属房分。

此时还没有随军政策,要等明年一九六三年才出政策 , 达到条件的军官,军人, 他们的妻子从明年开始可以通过他们申请随军来部队定居。

虽然政策还没有出来, 但好多部队已经开始在建家属区。只等政策一出来,就可以让家属随军。(没查到具体是几月,山设置成一九六三年四月可以随军)

“卖给你们村里啊, 我得回去找管后勤的首长问问。”陈干事抓着脑袋说道, 这个他可真做不了主。

“麻烦了, 还请陈干事帮我们生产大队问问。”杨清看到了小叔与大队长彭纪海的眼神,渴望期盼。

“行, 我一定会帮杨同志问的。”部队靠的最近的村落就是卧牛生产大队,有两条路。步行可以翻山越岭过去。

开车有两条, 一条是村头连接市里通往省城的那条叉路。叉路旁边还有一条坚硬铺了石子的叉路,就是部队出来的唯一一条路, 并不远。

那边还没有村落。

那条路专门通往部队。

这次获得的奖励比上次的多了很多倍,这可是大奖。奖励主要体现在钱与票上面。物资方面虽然多,但不能与钱票比。

厚实的文件袋递给杨清的时候,彭纪海的眼睛都瞪圆了。

这次具体找到的具体是什么,杨清没有去看也没有问, 但是她隐约听到一些咋呼。

多少知道一些, 运了一晚上加一白天, 想来那些东西真不少, 价值也高,要不然也不会给她这么些奖励。

送走家里的客人们,杨清的日子就真是安静的猫冬,偶尔治疗下感冒,治疗下切伤(切菜),什么冻疮之类的。

她自制都冻疮膏,是卖的最好的。这个是她自己卖的,不算医院的收入。

药材也是她自己采来,自己自制熬制的。

医院对这些土方子的药膏不感兴趣,也不要求她不能卖。

反正医院的领导也不一定会知道,老百姓们也不会知道这冻疮膏是杨清自制的。

两边都不通,她在中间一年卖一些,也是一笔收入。收入还不错。

猫冬的日子,杨家安静了下来。村里的老覃家,热闹了起来。

覃家(重生女家里)是个大家庭,四子三女,家里的儿子们年龄最大,皆以结婚有孩子,姑娘也嫁了两个,还有最小的覃三丫(覃雪)还没有嫁,也没有说对象 。

猫冬的时候,也正是各家给孩子相看对象的时候。

前几天年满十七岁的杨清也被家里人提起这个话题。

现在是覃家来了一位妇女,进门就乐呵呵的笑道,“哎呦,这一家人都忙着呢?”

覃家家里条件不太差 ,但在生产大队也不是富裕人家,只能算中等人家。

但覃家人重男轻女,总觉得闺女是替男方养的,嫁人的时候必须要很多的彩礼才划算,要不然十几年的抚养,那不是白搭。

因为这样的思想,前面嫁出去的两个闺女,都是一身衣服就出了门子,对方给的彩礼一分钱也无法带过去。

到了丈夫家里,她们一点面子都没有。日子也不好过,时常因为没有嫁妆,彩礼也一点也没有带去婆家而被婆婆妯娌奚落。

她们的日子不好过,日子过得很差。

覃三丫看见进来的媒婆,知道她要给自己介绍的人家是哪家,心里一百个不乐意。

重生回来几个月 ,她一直费劲的与村里那位后来有出息的小伙子勾搭,可人家就是不上钩,气死她。

白扑腾了几个月,她现在还没有死心,只是心里对媒婆即将说的那户人家也不感兴趣。

比前世的军人前夫还不如 ,军人前夫后来有没有出息她不知道,只少比现在要介绍的这人强。

“朱嫂子来了,坐坐坐。”覃母见到附近有名的媒婆,也笑的忙起身打招呼。

覃三丫低着脑袋不说话不吭声,不愿意搭理眼前进门的朱大娘,事事的。还有喜欢占别人家的小便宜,最喜欢去别人家见到什么都要抓一点回家。

烦人。

媒婆朱对着覃三丫上下打量了几眼,然后拉着覃母的手笑眯眯的说明来意。

当她说出来是谁家的时候,覃父的眉头皱的死死的。那廖家人在周围的生产大队条件是还过得去,可那一家人小气的很。

不是一般的小气,是特别的小气,廖家这一辈就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也被廖家那对夫妻影响的贼小气,不是节俭不是朴素,是真的小气真的抠门到极致。

廖家那四口人可是远近闻名的铁公鸡,对自己抠,对别人就更抠。覃父觉得闺女嫁去廖家,一点好处都没有,对着覃母轻轻摇头,表示不同意。

朱媒婆即便是三寸不烂之舌,也说服不了覃父。

就这样,第一次的介绍对象以失败告终。

覃三丫还不死心,打算继续勾搭那位有出息的年轻小伙子。

可惜那位不上当,也压根儿没有看上她。无论她送多少个秋波都没有用。

日子过得宁静,各家各户也不出门,大家都猫在家里,一天只吃一顿,今年丰收,各家各户基本上都还有一些余粮。

吃喝上也没有大问题,杨清的日子过得悠闲,唯一有些不同的是,隔上一些天就能看到休假来找她的顾朝阳,司马昭之心,人皆有之。

杨父杨母已经搞清楚顾朝阳家里的基本情况,很是同意这门婚事,只是闺女自己还没有点头,她们也只是在边上敲边鼓。

杨清最近被父母那边鼓敲的很是无奈。

这不,一大早的,刚吃完早饭。杨母不知道怎么左拐右拐的把话题拐到找对象上面去了。

“清清,你想好没有?那顾同志其实蛮不错的。到时候你还不用去住他们部队,自己挣钱还能养活自个儿。”杨母是觉得蛮好的,顾同志看着不多话,但人不错,勤快,做事有始有终,听他说,家里情况应该还是不错的。

杨清无奈的望着亲爹,可亲爹也爱莫能助,只能低着脑袋不说话,也不看闺女 。没有援助的杨清只能说,“妈,您这是给顾朝阳收买了吗?”

“你这孩子,什么收买,你知道个啥?”

杨母白一眼闺女,没好气的说,但语气宠溺,没有丝毫说闺女的意思。好女婿错过了可以再找,闺女可只有一个。

怎么也不可能说自己的闺女。

“妈,我有分寸,过完年再说。爹,你说二叔他们这次回来能住多久?”话题引去了过年要回家的二叔一家。

“估计是要常住吧,我看你二叔那信里的意思是,他可能会调回来,也不知道在哪边,是咱后山还是省城那边?”

卧牛生产大队这边有一个师的兵力,常年驻扎这边。省城那边的部队人数就更多。

老二信中也没有明说,他也不知道,多年来,老二一直想调回来,这次倒是有了一点点希望。

“啊,调回来呀,那蛮好的。只是我两个堂哥他们一个在军校,一个在部队,他们以后会不会就在咱省这边当兵?”

“那不晓得,在一个省也不会和你二叔在一起。”杨父以前听老二说过一些,大致知道一点点。

“哦,二叔离家近也蛮好的。有空可以常回来看看。”杨清感触不深,记忆中虽然远在外地的二叔也蛮疼她,但毕竟很少在一起,感情不是很深。

她只是替杨父高兴。

“那肯定的,要是能分到咱后山这边就好了。”杨父有了新的展望。

在闲话家常中,很快进入了腊月。

腊八过后,转眼就是小年。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一早,杨清还没有起来,杨母就带着杨父从老宅跑了过来。

进门就喊,“清清,起床了没有?”

没有完全醒来的杨清,咕哝着迷糊的说,“妈,让我再睡会儿。”说完,翻个身继续睡。

“哎呦 ,我的小祖宗,快起来,你二叔他们一家马上就要到了。不能等你二叔他们一家到,你还没有起床。”

杨母上炕直接用手挠痒痒,惹得杨清不得不起来。

母女俩在房间里忙,堂屋里,杨父正在烧炕。

大孙子那屋,已经收拾出来,给杨二叔他们夫妻住。建国搬去东厢那边的一间房去住。至于杨二叔家的两个儿子住一间房就成,都是单身汉。

杨二叔结婚迟,他的儿子都比杨父的儿子小好几岁。

两个儿子,一个二十四岁,在部队任连长:杨卫国,一个:杨卫军二十一岁,还有一年就多点,就军校毕业 。

兄弟俩倒是与家里的大爷三叔都蛮亲的,小时候在老家住过几年,那时候人已经懂事有了记忆,记得老家亲人的好。

兄弟俩也很疼杨清这个妹子。

她们这一代就杨清一个女孩,又是年龄最小的,哥哥们对她都是很好很好。

母女俩叽歪时,市里火车站,杨大海赶着马车等在外面,借的大队的马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