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2章 质疑华夏历史 大禹很生气(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晚辈斗胆,代表后世十四万万人,感激华夏祖辈。”

林枫的话,字字出自肺腑。

坐在石头上的大禹,神色一惊,问道,“十四万万人?”

在这个原始时代。

数字学科还没有发展,没有后来的十、百、千、万、亿等等的计数单位。

人们是怎么计数呢?

有三个法子。

其一,打绳结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

其二,筹码计数(或小石块)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

其三,在木头上画道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4、算盘使用算盘计数,以及进行计算。

尤其是第一种结绳计数,应用最为广泛。

并且结绳记数这种方法,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也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来。

宋朝人在一本书中说:

“鞑靼无文字,每调发军马,即结草为约,使人传达,急于星火。”

这是用结草来调发军马,传达要调的人数呢!

其他如藏族、彝族等,虽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识字的人中间都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

不但我们东方有过结绳,西方也结过绳。

看样子,咱们这个星球早就像个地球村了。

只不过那时还没有电报电话。

传说古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令手下兵马守一座桥,要守60天。为了让将士们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用一根长长的皮条,把上面系了60个扣。他对守桥的官兵们说:“我走后你们一天解一个扣,什么时候解完了,你们就可以回家了。”

在我国古代的甲骨文中,数学的“数”。

它的右边表示一只右手,左边则是一根打了许多绳结的木棍:“数”者,图结绳而记之也。

“数”字的诞生与构造,正是与结绳相关。

林枫指着茫茫山河,朗声回道:

“若是打绳结计数,华夏后世人口的数量,可围绕我们这颗浩瀚星球,整整一圈。”

“若用石头计数,可堆成一座巍峨高山。”

“若用木片刻痕,要消耗一整片森林的木材。”

此话一出。

大禹惊得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他的时代有多少人口?

可用推算法。

西周初期,大概400万人口。

用千年来推算,华夏民族估计总人口大约为20万~~40万!

放在现代社会。

也就一个小镇的人口数量。

所以大禹岂能不惊?

过去了很久,大禹才说道,“你们那个现代,对于这个时代,有多少了解?”

林枫回道,“仅限于一些神话故事,真假难辨。”

大禹皱眉,问道,“我的故事,亦当做神话对待?”

林枫点头道,“几千年岁月,万海沧桑,许多古物都难以保存了。”

“还有海外蛮夷,经常质疑我们华夏文明,质疑我们三皇五帝时期,都是认为捏造的历史。”

大禹立刻道,“你们后世人,不去反驳?”

林枫无奈说道,“没有物证,只凭一些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难以反驳。”

当然。

我们自己人,始终都坚信,三皇五帝的历史,是确实存在的。

大禹气得跺脚,起身说道,“非我族类者,着实可恶,竟敢怀疑我大禹是神话,是认为捏造的虚假存在,你随我来!”

其他华夏族人仍在原地吃饭。

大禹很生气,带领着林枫,一前一后,走向身后的石山。

这里有一座山洞。

人为凿刻的痕迹很重,里边还有不少衣物,枯草,火堆等等。

这是他们夜晚临时睡觉的居所。

林枫狐疑。

难道这座山洞,蕴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