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中文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交(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清代诗人有作:“荆豫分疆处,天然屹此关。断崖通一线,绝顶控千山。地险风云壮,时清戍守闲。当年龙战日,飞鸟尚难还。”讲的就是冥扼关。这里凿山而开的五公里长的通道被称作“一线天”,无数名将饮恨于此。最出名的,是三国时,武圣关云长陈兵于此,恨不能过关直取中原,指关嗟叹。

明人诗云:“西来一道是淮源,南向千峰尽楚山。风云尚拥蛟龙窟,天地曾开虎豹关。”歌颂的正是直辕。此关雄踞于峡谷之中,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两侧峰峦壁立,连绵不绝。史载清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捻军料兵数万围攻此关,清将左兴胜领兵守关,捻军虽众,却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几乎覆灭。

至于大隧塞,乞丐皇帝朱元璋曾挥毫咏之,嘉以“两岸夹耸、白云出岫”之美辞,此关以因隘口幽深绵长而称名,山岭蜿蜒,西有灵山、黄毛岭,东有观阵山、陡山宝,北起小石门,形成十五公里的峡谷,险如喉,势如袋,相传杨门女将杨八姐悬羊击鼓于兹。

华夏五千年,青史煌煌,凡能踹义阳三关而入者,皆见于斑斑文字。

东周时,孙子、伍子胥两个SSR以韬略巧破直辕,方有伍子胥掘尸鞭打之故事;明末乱世,李自成、张献忠星夜破三关,进军鄂州,吓得明将左良玉拔营逃窜;再加上1938年10月12日,日军与国民党军队数次鏖战,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从正面攻击六天,又以迂回之师,翻山越岭,突袭国君后背,方才艰难破关。

有史以来,北击义阳三关而得志者,只此三例,别无得志者,反倒是丧命于此的白骨累累成山。

而从长江下游,溯流而克汉江平原,则远远多于此。三国时,陆逊逆流背刺荆州;东晋末年,刘裕假托田猎,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渡彭蠡泽,逆流而上,与荆州集团的桓玄决死于峥嵘洲,胜,终纵兵入江陵;刘裕的子嗣,南京的宋孝武帝也是在长江下游平定了江汉平原的刘义宣、臧质天团;元末,逆流而上的朱元璋剪灭了两倍于己的荆楚陈友谅……

凡此种种,足见长江逆流对于下游政权而言虽然有些许劣势,但是也不至于像义阳三关那样被占据极致地利,公子卬遂回话道:“水路入楚难,然陆路入楚更难。”

善儿道:“既如此,夫君当兵锋南面,扫平钟吾、徐、钟离、州来,然后沿淮河肃清淮夷、夷虎,由淮入江,剪灭吴、巢、群舒,终与楚师水舰会战于彭蠡泽,方可直捣腹心,克郢擒王。

既用兵于南,自当盟于晋、和于鲁、威加曹、卫、陈、郑,破其军旅,而存其社稷,扶持亲宋的君主,铲除逆宋的大夫,怀柔其国人、野人,断其建军之念。”

等等,这一套组合拳怎么这么熟悉——公子卬才想起来,这不就是美国在日本的策略吗?扶持亲宋的政府,最低限度地压制战败国的军事开销,在民间收买舆论、喉舌、公知,天天歌颂灯塔般的宋国……

“甚善!”公子卬顿感夜尽天明,拨云见日,他兴奋地嘬了妻子一口,激动之下,公子卬如蜗之吐涎,涓涓溢出,随拭随出,尔后奄头耷脑,绵软无力。

公子卬事后只感觉头晕目眩,腰肢酸胀,头颅里森森然,身虽炽热,却有些害冷。

善儿今日不但进言晓畅,而且阴阳和顺,自是心满意足,怡怡然坐在枕边,一双温润如玉的手搭在丈夫胸膛上画圈,道:“夫君,善儿已备好红枣、姜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